第七十三章 欲罢不能前的隐患

加入书签

顶点小说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 .x23us.us 最快更新重生之全面复兴最新章节! 影片开头,主人公吴邪,一个“具有落魄艺术家气质”的孤独年轻人,正对着警察自述。

这部电影,所有角色都使用真名,拍摄场地选在林动、魏秋华、米樰、陈龙的家里,连影片中的酒吧和片头的咖啡厅也是何左之旗下的产业,罗峰在拍摄场地上基本没花钱。

这部电影的配乐在98年不出彩,但不是说这些配乐不好,而是诺兰使用了拿来主义。

那时的诺兰哪有钱搞原创配乐,这种电影只要不在影院上映就不算侵权,后来上映时发行公司已经取得了配乐的使用权。

这些98年的配乐领先了二十年,影片开头那段电子合成的混音,从电影一开始就带给人一种喘不上气的压迫感。

电子音乐很早就诞生了,但直到60年代,随着电脑性能的提升,电子音乐才开始加速发展,70年代后终于形成“流行电子音乐”、“电子摇滚”这样的新流派。

这股新潮流传到亚洲肯定要晚几年,霓虹也是在75年左右,才开始出现品质不错的电子类音乐。

这段配乐诞生于电子合成音乐大行其道的90年代,拿到70年代自然不同凡响,就算放到欧美乐坛,也属于大师级的作品了。

黄霑第一时间看向不远处的吴邪,现在谁不知道这位天才音乐人,几乎包办了萧炎和罗峰所有作品的配乐工作,这段混音足以证明他不是浪得虚名,果然担当得起“天才”二字。

这段刺激高昂的电子音乐起到了提神醒脑的作用,迅速让戏院里的人把注意力放到了电影上。

电影正式开场是吴邪的自述,神色颓废的他依然有着完美的颜值,一出场就让女性观众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方梦华早就看吴邪流口水了,一开始她觉得萧炎是她的菜,但见到吴邪以后,方梦华觉得这个美得像女人的音乐天才,似乎更符合自己的胃口。

楚原和王天淋的注意力则放在了开场后的快速剪辑,以及精妙的跟随镜头上。

这种快速的剪辑在全世界都极为罕见,一个镜头在两三秒内就快速切换,他们没想过电影还可以这么剪。

但是这样的工作量,怎么才能做到如丝滑般流畅?

香港导演从没想过这种快速剪辑,因为传统手工操作的剪辑胶片方法,如果频繁采用这种快速转换的镜头,那将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工作量,尤其对于以“快”著称的香港电影,这是不可能允许的剪辑方法。

但这种剪辑出来的效果非常好,哪怕没有搞笑、打斗、冲突,只是一些看似无意义的片段和旁白,但依靠这种凌厉的画面切换,配以激烈的配乐,竟然能营造出十足的紧迫感,让人没有昏昏欲睡的感觉。

这里不得表扬黄岳泰运用镜头的天赋,他那摇晃但并不让人感到眩晕的移动摄影和飘忽的运镜,在开头几分钟与罗峰这种碎片化的快速剪辑相得益彰,再加上吴邪短促有力的音效配合,这段互相跟随的剧情带给了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黄岳泰在变焦镜头的运用上也是一大特点,他总能及时捕捉到演员精准的反应镜头,两位演员精湛的演技加上精致的面容,又可以再给影片的观赏度加上一分。

剪辑、摄影、配乐所形成的化学反应,使得这段两分钟的开场剧情,拍出来的效果远比诺兰的原版更有感觉,将之称为影史最佳开场之一也不为过。

但是很快,观众就开始懵逼了。

吴邪突然换了一身造型和服装,他们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刚才明明还是很落魄的样子,怎么突然就一键换装了?

“吴邪变帅了?”

“他刚才不是跟随罗峰吗?怎么又跟踪起郑裕岭了?”

“他含着个安全保护套干嘛?”

“那tm是手套!”

“他脸上怎么有淤青?”

观众表示看不明白了,开头几分钟明明很带感,但没一会就开始晕头转向,毫无征兆的转场让他们不知所措。

但这里的人不是业内大佬大哥,就是佳艺的亲友团,哪怕看得迷糊,他们也能带着疑惑,耐心地看下去。

魏秋华这时想把自己的手从罗峰手里抽出来,她对罗峰没找自己当女主角有些不满。

“这部电影,女主角的戏份很少,发挥余地不多,你拍射雕已经很辛苦,过阵子,我会为你量身订做一个角色。”

罗峰泡起妞来,丝毫不比萧炎逊色,特别是这番忽悠,连眼睛都不眨。

他的下一部电影,貌似也不是找魏秋华来演,但这不妨碍他先把甜言蜜语说出去。

魏秋华听到这番暖心的话,心里马上舒服了,完全没考虑罗峰会不会忽悠她。

“这个剪辑,有点意思!”

楚原和王天淋见到剧情和场景每隔一会就要切换一次,虽然不明白这样做的用意,但这不妨碍他们先装上一逼,强行装作自己看懂了。

电影继续播放,先前有人心里还对罗峰抱有一些轻视情绪,毕竟小荧幕和大荧幕有着本质区别,一个在小荧幕上演技得到广泛认同的演员,转战大荧幕后往往要经过好几年时间才能调整过来。

但是罗峰的第一部电影丝毫没有带上小荧幕气息,反而他和萧炎拍摄的电视剧多少有一些电影气息存在,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他们是从大荧幕降级到小荧幕拍摄电视剧,这就和高中生跑去欺负小学生一样。

楚原和王天淋越看越心惊,这部电影的剧情切换虽然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是罗峰对于镜头的运用,这一手创造性的剪辑方式,他们与之相比也只能相形见绌,整部电影的叙事流畅度,完全是好莱坞的顶级水准。

两人越看越有一种窒息感,这部电影从剧本到表演,从台词到运镜,从配乐到美术,从结构到剪辑,他们悄悄对比了一下,最后发现自己竟然没有一处比得上这个还不到三十岁的小伙子。

这个发现让他们有点接受不了,难道国外的电影已经发展成这个程度了吗?

当然不会,他们又不是没去过国外?

香港每年也会上映一些好莱坞电影,但除了少数几部会让他们感到望尘莫及外,应该不至于连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导演,也能让他们出现同样的尴尬吧?

这个当然不会,无论哪国的电影,或是导演,他们的发展轨迹都是循环渐进的,不可能凭空出现一部现象级的电影或导演。

这些人在成功时,肯定或多或少借鉴了前一部优秀的电影,或者前一个风格相似的导演,这种进步都是建立在前人的创新上,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诺兰也是如此,他只是开创了碎片化的非线性叙事结构,但之前也有昆汀的环形叙事结构惊艳了世界、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重复叙事结构同样是电影叙事上的突破、黑泽明的多视角开放叙事当年也让人叹为观止。

这些开创性的电影叙述方法,都属于非线性叙事结构的分支,很难说诺兰没有从这些前辈的作品上获得属于自己的灵感,这部追随仔细品味起来,还有几分希区柯克的悬疑味道。

但是大佬这次一下把电影技术的进步提前了二十年,这就有点bug了。

香港电影现在又处于只要把电影剪得流畅一些,就算一部优秀作品的时期。

罗峰的这部追随问世后必然会让许多人如梦初醒,它的冲击力丝毫不亚于另一位面岛国的那部追捕对于内地的冲击震撼。

当影片放到罗峰与吴邪的偷盗行动正好被主人撞见时,两人精湛的演出外加镜头的配合,使得这一段小高潮让观众的心脏如同过山车般大起大落,直到两人上到屋顶,罗峰点破女主人偷情比他们更慌张时,所有的观众才如释重负,随即露出轻松的笑容。

这种由精妙的剧情,精湛的表演,精巧的摄影,三方合力形成的感官刺激和内心愉悦,虽然不会像许氏喜剧那样让人捧腹大笑,但是观众在笑过之后所获得的满足感,远胜那种为了搞笑而搞笑的剧情,两者带来的回响和余味,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光是逼格就差了好几个档次。

但是逼格高也有逼格高的问题,随着这段小高潮过去后,剧情和场景再次一转,观众又再次蒙蔽了。

他们对于这种转场,真的是没有一点点防备,剧情为什么突然又跳到了这里?

“怎么回事,刚刚还在天台上?”

“吴邪不是踩点去了吗?难道他要偷餐厅?”

“这是剪辑失误了吗?还是故意剪成这样?”

“怎么老是这种毫无预兆的场景切换,这是什么叙事结构?非线性叙事结构?但也没有这么剪的啊?”

在座无论是大佬还是小歘歘,基本都是圈内人,基础的电影鉴赏力多少都具备一些。

但也正因为他们懂得一些,才更加搞不懂罗峰的剪辑,看不明白这种叙事结构。

这种毫无征兆的跳跃性的剧情转换,他们闻所未闻,当然也前所未见,总之看起来很别扭就是了。

但奇怪也奇怪在这里,虽然每次转场都让他们一头雾水,但是电影里行云流水的运镜,丝滑般的画面流畅度,加上演员精湛的表演,又总能把他们的注意力迅速带入到新的场景,这是让两位大导演越发感到佩服的一件事。

这种摸不着头脑的转换一直在继续,吴邪脸上的伤势一会出现,一会又消失他的造型一会邋遢,一会又西装笔挺

观众满脑子都是问号,而且是一个问号连着一个问号?

然而,每当大家因剧情的突兀感到难受时,罗峰就会适时抛出一部分答案,让他们恍然大悟,心里的纠结被释放出一些,这种感觉要比直接告诉他们答案爽得多。

但罗峰向他们丢出的问号,永远都比答案更多。

这种感觉就像小弟弟被美女控制住了,这个美女还不停地嘴对嘴喂你水喝。一开始,你当然美滋滋,但当膀胱出现不适,快要爆炸时,美女才会在极限处给你放松一下,让你发泄出来一些。这时的你,当然又是爽得不行,哪怕美女只让你发泄出一点,就又把你的小弟弟控制住了。

罗峰缺德就缺德在这里,观众只要开始觉得爽,他就会马上让你难受起来。

其实当影片过半,所有人都能看出这种剪辑方式并不是失误,而是罗峰刻意为之。

两位大导演看到的东西更多,罗峰这些混乱和倒叙式的剪辑,实际上每一次都在巧妙而精密的布局,这种看似碎片的剧情,其实是一环扣一环,并且层层推进,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成为下一个情节推进的伏笔和铺垫。

这种结构之精妙,手法之高明,让两人渐渐看出了冷汗。

这样的电影已经不是初中生吊打小学生了,简直是大学生与小学生的对比,而自诩为大导演的他们,就是正在被吊打的那个小学生。

这种叙事结构,最难熬的是电影初段,如果观众没有耐心看下去,那很可能会提前离场。

但当剧情发展到中期,这些观众的好奇心就会被彻底套住,这时的他们就像上瘾了一样,陷入到一种欲罢不能的状态,一种完全停不下来的节奏。

罗峰见到这些观众被深深吸引到剧情里,心里觉得他这部电影成功了。

萧炎却不是很看好,因为这些观众都是圈内人,而且大部分都是自己人,他们不光代表着香港最高的电影鉴赏能力,还是对他的电影最有耐心的一群人。

但即便如此,很多亲友团在前30分钟时,也对这种跳跃性的剧情感到极度不适。

罗峰的这种剪辑方式,虽然越往后看越牛逼,越往后看越难以自拔,对于业内人士的冲击,想必不亚于醍醐灌顶。

但别忘了这个时代来买票的观众大都是工薪阶层和小市民,他们受教育的程度很低,一天累死累活住的却是小盒子一样的家,好不容易出去看场电影,当然要选择“开心”和“爽”为主,所以无厘头喜剧和无脑动作片才是他们的最爱。

这些人为什么要让自己动脑子?

为什么要逼自己看这种无所适从的剧情转换?

或者直接一点,他们有这些亲友团的耐心,坚持看到三十分钟以后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

小说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