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结案之后(上)

加入书签

一起案子让两名朝臣和一个世袭的伯爵抵罪,虽然有数十条无辜的性命因此丧生,但百姓们对此却还是颇为欢欣鼓舞的。?随{梦}小◢说шщЩ.suimEnG.1a要知道在如今这个时代,想要定一个官员的罪可不容易,更别说定一名伯爵的命了。

只此结果,就足以让百姓们称颂天子英明,认为大明如今确实不愧盛世之名,光秉公而断这一点就不比任何一个朝代要差了。为此,不少人对揭发此案的大兴县令陆缜也是广为颂扬,差些要把他捧作前朝包公、狄公一样的人物了。

只是这些人并不知道,他们所颂扬的对象如今却觉着十分憋闷,因为他明明看出了事情另有问题,却因身在官场而无能为力。这种情绪直到再次登门拜访胡濙时依然能明显地看出来。

因为之前的交往,陆缜在胡府早已混了个脸熟,很快就被下人引进门去,随即还由一名老管家带着直接就去了位于中院的胡濙书房里见他。

这一待遇可不简单。此时官场中人与人相交可以从几个方面看出双方间的亲疏来。其一便是称呼,一般关系互称官职或直接某某大人,关系近了才会以表字相称;其二便是在互相拜访时见客的地方了,若是关系寻常,一般都只在客堂相见,只有引为心腹好友,才会被请到书房见面说话。

当然,关系也是可以更近一步的,到那时,就可以去拜见各自的夫人或父母了。不过这种关系在朝中实在太少,一般只有真正的亲眷关系才会用到。

现在陆缜能被引进书房谈话,已足可见胡濙对他的重视,是真把他当成弟子一般看待了。

知道这一规则的陆缜也不觉有些受宠若惊,所以进门之后,不觉有些拘谨起来:“见过老大人。”

“善思来了?我就料定你这两日必会来找老夫,你果然这么急着就赶来了。”胡濙呵呵笑了一下,命人给陆缜送上茶水后,才把手一挥,让那些下人们都退了出去。

见胡濙居然亲切地称呼自己的表字,这让陆缜又是一愣,随后才低头道:“下官确实心中有些疑问,只有请教老大人你了。”

“私下里就不必如此生份了,以后你就叫我一声先生吧,我就叫你善思,你以为如何?”胡濙却不急着说事,而是提出了这么个建议来。

陆缜自然不会不从了。这先生虽然比不得老师,但也算成了这位胡部堂的门下了,这是多少朝中官员巴结都巴结不来的关系哪。想不到今日他居然主动开口要收陆缜这个年轻县令入门,足可见对其有多么重视了。

没有太多的犹豫,陆缜已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施了个长揖之礼,口中则说道:“见过胡先生。”

“免礼,你我都是干实事的人,一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就都免了吧。”胡濙虚扶了一把,笑道:“老夫到老了还能把你收入门下,也算是大有所获了。”

“先生谬赞了,陆缜惭愧。”

“这可不是假话,你的心性和能力都算上佳,除了出身稍显不足,其他都无可挑剔。尤其是这次的事情上,你的表现更是叫老夫刮目相看,所以我才动了把你收入门下的心思。”胡濙神色肃然道:“不过你也不必担忧,觉着老夫是为了平息你的怒火才做出的这一决定,事实上早在那日皇宫出来后,我便已定下主意了。”

一顿之后,他又苦笑一声:“不过说起来老夫确实让你失望了,这次食言了,没能把这案子一查到底,将该抵罪的人一一定罪。想必你今日来见老夫也是为的此事吧?”

陆缜整理了一下心绪,随后才正视着对方,点头道:“先生说的是,这两日里我一直都想不明白,你为何在堂上制止我说话。”

“你是看出了这案子背后另有问题,所以想当场提出来?”得到陆缜肯定的点头后,胡濙轻轻叹了口气:“其实不光是你,恐怕在场许多人都看出了些端倪来,但却没一人因此站出来,你说这是为何?难道真像某些人说的那般,是官官相护,在保护那真正的犯人么?”

“难道不是?”陆缜忍不住问了一句。

胡濙神色有些古怪地道:“是,也不是。他们确实是因为要保住一些人才草草把案子给了结了,但真正的目的却不在此。”

“那他们的目的是?”

“为了朝廷的颜面!这案子看着似乎大是太大,但要是真往下挖就不一样了。一个顺天府推官,一个刑部郎中真有胆子干出这等欺上瞒下的事情来?若没有后面之人点头,给他们再大的胆子他们也是不敢的。要知道,这儿可是北京,有多少眼睛在盯着他们呢。”

听他这么一分析,陆缜才明白过来。显然这案子要是追查下去,一定会牵连到无数官员,到那时,朝廷恐怕就真要如洪武朝时那样再起一番血雨腥风了,这肯定不是胡濙这样的人希望看到的结果。

见他若有所思,胡濙又道:“还有那刘逊,所以会这么容易就把一切都揽在自己身上,痛快认罪你觉着只因为证据确凿的缘故么?不是的,是因为有人需要他出来顶下所有罪名,不然将会牵连到其他人身上了。”

“让一个伯爵把罪名都顶下来?”陆缜是彻底愣住了,纵然他的想法再多,也不敢相信这案子的水会如此之深。抛弃一个伯爵来保的,恐怕身份要远高过刘逊了,那会是谁?国公,还是更上面的王爷们?

一生出这个念头,陆缜的身子都有些发冷了。他这才知道,胡濙制止自己的做法除了维护朝廷尊严外,更是在保护自己。若一旦案子真继续查下去,牵出那些家伙来,自己这个县令的处境可就很危险了。

看出他的心思,胡濙又是一笑:“你也不必太过担心,这儿终究是北京城,在帝辇之下,他们还不敢太过撒野。而且这一遭已给了他们教训,想必接下来一段时日里他们会收敛许多了。”

都说官场黑暗,陆缜以前还不觉着。但现在,虽胡濙只是隐晦地提了几句,却还是让他感到了一阵心惊。不过在惊过之后,他又有些不忿了:“难道这些人就因为朝局需要稳定,所以便可以逍遥法外了么?那些被残杀的无辜之人……”

“事情当然不会就这么算了,不然老夫还有何面目继续留在此地。”胡濙毫不犹豫地打断了陆缜的话头,正色道。

“老大人的意思是?”陆缜有些疑惑了,案子都已经结束了,该审的审了,该流放的流放了,难道还能再重新审过不成?

“拿这个案子来定一些人的罪已不可得,所以只有用些别的法子。翻过年去就是京察,我这个吏部尚书还是有些话语权的。”胡濙轻描淡写地解释了一句。

陆缜顿时就明白了过来,原来胡濙早做好了准备,那些与此案相关之人,一定会因此付出代价的。

京察,这可算是大明北京京官们三年都要遇上一遭的大难关了。

每到京察年,在春节之后,京中百官就得把自己这几年来的工作得失都写成文字递交上去,然后再由吏部来进行核查。但有犯下严重错误的,那不好意思,只能请你早些回家了。

而这里最坑爹的地方在,官员们是把自己的问题主动报上去的。换句话说,是你自己揭发自己的短处给人吏部,然后把最终的决定权交给对方,真正的授人以柄。

或许有人要说了,那我不写自己的短处行不行?答案是不行,这也会给人留下把柄,说你自大狂妄,光这一条就足以罢黜你了。

所以,每三年的京察,对京城百官来说都是一场磨练,一道鬼门关。而对吏部来说,这是他们威压群臣的保障,只有手握京察大权,吏部尚书才能被称作天官,才能是那个可以和内部阁臣平起平坐的存在。

这么看来,胡濙确实是只老狐狸,能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做好自己人臣的本分,怪不得能历四朝而不倒,如今更位列人臣之顶。

“先生好打算,不过……除了官员,那些让刘逊顶了罪的人呢?”陆缜又忍不住提了一句。

一抹苦笑浮上了胡濙的面颊:“文武殊途,那些勋贵更不是我能处置的,所以此事上却是无能为力了。至少目前,朝中人等是不会因为这一案子而和勋贵们起冲突的。”

陆缜默然,胡濙这话虽然只是简单几句,但却已让他看出如今朝中文武相争,势不两立的情况了。这也难怪,以往武官都是稳压文臣一头的,只是最近才因为不开战事而被抑制,但他们是一定不会死心的。所以说,后来的大明文官集团把武将们打压得那么惨也不是没有来由的。

另外,还有一点也是胡濙没有提到的,那就是他担心真个把那些勋贵们逼急了对方会突然投向本就有意对外用兵立功的王振,到那时情况才是真个不妙了。

章节目录

小说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