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天下大同,天下归仁

加入书签

“我的天,这地方,这布景,也太妙了吧!”

“不得了不得了,场景一出现,我整个人的心情好像平静了下来了。”

“是啊,这世间竟然有如此场景,简直是人间天堂,没有任何现代气息,太强了!”

夏玄沿途一路走去,遍地青草花香,绿树成荫,来到一棵巨大的枫树之下,通红的树叶,象征了那孔子与弟子们求学以及传承观念的热情。

那枫树之下,坐着一名老者,老者两旁,数十名弟子,正襟危坐,正在听着老者的讲学。

“你是何人?来此作甚?”

突然,一人手持长剑,拦住了夏玄的去路。

前方的老者似乎也发现了夏玄的到来。

“子贡!”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难道你都忘了吗?”

这时,老者缓缓起身,与夏玄一眼对视!

从老者身上,一股道之气息扑面而来,他和蔼的面容,让夏玄无比激动的心情,一下子就平静了。

“这,这就是孔子吗?那眼神看的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心情莫名的平静。”

“我,我怎么感觉到一股道之气息扑面而来,这也太强了吧,”

“你懂不懂,那叫浩然气!”

“我仿佛感觉现在屏幕里的就是真正的孔圣人。”

“这已经不能说像了,这简直一模一样,有没有!”

一旁的子贡见夫子起身,连忙鞠躬。

“夫子,弟子知错!”

夫子点了点头,示意子贡回到自己的蒲团之上。

“不知足下是何人,来此是为何事?”

夫子对夏玄拱手说道。

一位七旬老人,竟然对他一个后世晚辈如此有礼,看呆了一旁的弟子们。

“夫子有礼,弟子夏玄,来自后世两千多年后,特来向夫子求学,请教论语!”

夏玄拱手,对着眼神这位圣人,深鞠一躬!

“两千多年后?”

“正是!”

夫子看着眼前的年轻人,若有所思。

“你方才说的论语?是什么?”

夫子眼里闪着光,对于他不懂,不明白之物,便要虚心求教。

“夫子与众弟子的言行集合成的一步典籍,我们后世称之为《论语》。”

“便是这个!”

说着,便将手中的竹简递给了夫子。

“论语,这便是论语!”

“来来来,你们都来看看。”

说着,夫子便将众弟子召集过来,将竹简相互传阅!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是夫子教我的,我有时碍于颜面,不敢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这都是夫子传授于我们的。”

弟子们看着那《论语》十分激动。

这些也都是夫子曾经传授给他们的,而他们,也都是严格按照夫子所说而做。

“好,好一部论语。”

忽然,夫子开怀大笑,不曾想自己后世两千多年,竟然还有如此好学,将他之言行,编刻出了一部典籍。

“来,夏君,既然是来学习,那便一同入座!”

说着便领着夏玄,走到了枫树之下,命人多准备的蒲团可算是有用处了。

夫子平时待人便是如此,来着皆是朋友,无论是谁,便都会多准备一席之地,供来着落座。

见到此景,夏玄也是深感佩服,这或许也正是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吧。

孔子待人尚且如此,对于礼节尚且如此,称之为圣人,不过也!

“不知夏君来此,是有何疑惑,不妨说出来,我等与你探讨探讨!”

看着石台之上的夫子,夏玄沉默了片刻,起身又是一鞠躬。

“夫子,弟子想问,您于这礼乐崩坏,动荡乱世之中,传授于世,言传于身,是何求?”

夏玄此话一出,众弟子皆是一惊。

孔子讲究礼,仁治天下,这也一直都是他和众弟子追寻的目标。

为何到了这后世,还有人不明之。

看来这论语,还是未能够教导后世啊。

“我周游列国,言传身教,为的乃是天下大同,天下归仁。”

“世事动乱,天下分裂,还有那许多人不能够读书学习,还有许多人,不懂礼仪之道,也不乏诸侯,不懂治国之道。”

“吾求之,乃是人人读书,太下太平,所有国家,百姓,都有礼,仁之道。”

听完夫子之话,弟子们也都纷纷点头。

他们曾与夫子周游家伙,将儒家思想文化传承于各国。

夫子之言行,有礼治治国之道,有仁怀天下之道,有待人之道,有求学之道。

这些都是夫子曾说,曾做之事。

可奈何夫子周游列国,却不被各国待见,遭到了冷遇。

一次夫子与弟子在郑国时走散,夫子待在东门处发呆,子贡问郑国人,夫子在何处。

郑国人说,东门有一个老头子,好像丧家之犬在发呆。

身于乱世,思想观念难以实践,或许这也是夫子周游列国,言传身教之根本吧。

各国都有自己的治国之道,而夫子追求的乃是大同,让所有国家大同之道,可谓难于登天!

“夫子之观念,乃吾等学习之根本。”

“我们都来自各个国家,求学夫子,也正是为此!”

听完夫子和弟子们的话,夏玄再次鞠躬。

“多谢夫子,如今我后世两千多年,夫子之观念,得以传承,天下已然大同!”

“什么,你说,吾之观念传至后世,得以大同?”

夫子十分激动的站起身,看着夏玄。

虽然不敢相信,但若自己之信念,能在两千多年后得到传承,天下大同,那也是极好之事。

夏玄重重的点了点头。

“夫子,请看!”

随后,夏玄一转身,便凭空出现画面,那画面里皆是四五岁的小孩子,老师站在讲台之上。

他们嘴里念叨的正是夫子的《论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来,小朋友,你们知不知道这说的都是什么意思啊。”

对于老师的提问,小朋友们也有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夫子想告诉我们,知道便是知道,不知道便是不知道,要让我们实事求是!”

“三人行,夫子是想告诉我们,需要像别人学习善良的品德,看到他不善的地方便要做为借鉴,改正自己的缺点!”

看着画面里的小朋友都熟读论语,而将道理尽数懂之,夫子不停的点着头。

“好,好啊,后世小孩都能够明白我之道理,吾开心,甚是开心。”

夫子和众弟子们不知何时已红了眼眶,留下了开心的眼泪。

得见所追求的大同,在后世得以实现,怎能不开心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

小说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