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加入书签

夜幕幽寂,一辆由北向南行驶的列车,掠过茫茫原野,呼啸着驶向美丽富饶的南国。出行的人很多,车厢里挤得满当当的。一些人没有座位,站在通道上,等着下一站有人下车时抢个座位。有的困得顶不住,就厚着脸皮求座上的人给自己让出一截椅子边,勉强搭上半个屁股就迷糊上了。通道上站着一位年轻的女人,神色淡定且没有一点困意,随着列车有节奏的摇动在静静地看书。有位小伙子站在她的身后,两条胳膊揽着她的腰,脑袋枕在女人的肩上,倚着座椅打着盹。行进中,车猛地刹了两下,速度就随之缓了下来,接着喇叭里传来“荷阳车站到了”的报站声。小伙子被晃醒了,眯着眼问怀里的女人:“玉兰,几点了?”罗玉兰说:“天亮了,不要睡了……”话没有说完,小伙子头一低,又睡了起来。没过几分钟车就进了站,罗玉兰收起了书,边叫边用手推那小伙子:“石臼,别睡了,快收拾东西,准备下车。”他们拎起包裹,下了车,随人流涌向出站口,鱼贯而出。站前广场上有不少卖早点的,两个人简单填饱肚子后,就慌不迭地朝大街奔去。

罗玉兰、石臼千里迢迢跑到荷阳市,目的是来打工挣钱的。这里既没有亲朋好友可以投靠,也没有用工单位提前预约,能给他们带来希望的,就是大街上偶尔可以见到的招工广告。

转悠了一天,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擦鞋店,经过与店老板的一番交谈,两个人留下当起了擦鞋工。月工资八百元,不管吃住。

没有地方住,就在火车站、烂尾楼、旧仓库或者大街上凑合。一个月后领到工资,他们就到棚户区找了一家居民小院,同外地来的打工仔共同租房住。本来都是陌路人,现在却不得不同室为伴,彼此照应。男的住东屋,女的住西屋,好在都住一个院。玉兰和石臼刚结婚不久,也只得分开住。见面倒是容易,但想要亲亲抱抱,可就难了。

不管怎么说,两个人每个月能拿到一千几百元的工资,感觉已经比在老家好多了。当拿到第一个月工资的时候,两个人高兴得都要蹦起来了。为了庆祝一下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他们跑到街上的小吃店,要了几个小凉菜,买了瓶白酒,开心地喝到了大半夜。

酒足饭饱之后石臼就想干那种事,拉着玉兰寻觅了一座空房子,将被卷抻开铺在一堆烂柴草上,找了几块砖当枕头,躺下就做起了好事。月光把玉兰的胸脯照得雪白柔亮,两只饱盈盈的奶子跟天上的月亮遥相辉映。正在亲热,就见门口走进一个人影,从裤裆里掏出那件东西,冲着他们两个就撒尿。石臼赶紧停住动作,闷住头不敢做声。那人抖了抖尿滴,将那件东西放回原处,大概是没有看见他们,一边系腰带,一边哼着小曲往外走:“天上布满星,月儿亮晶晶,阿哥打工在江南,小妹守家泪盈盈……”听那人己经走远,石臼说:“听见了没有,这个人肯定跟咱们一样,也是个打工的,把媳妇丢在家,自己只身出来闯荡,估计是想媳妇了。”玉兰说:“你别学他,狠心把我也丢家里。”石臼说:“你长这么俊,丢家里我还不放心呢。”玉兰就撒娇,用小手拍打石臼的脊梁,嗔道:“现在说得好听,将来不定被城里的哪个俊闺女给迷住了,就把我忘了。”石臼说:“哪会呢!有你这位警察整天看着,有贼心,我也没贼胆哩。”

他们的老家远在北方,距离荷阳市上千公里。无边的龙虎山,把个只有几十户的小山村——罗兰峪——深裹在它的腹中。山高得整日不见阳光;沟深得头上只顶着一线蓝天;地少得一人不到几分;水少得男人们常年舍不得洗脸,省下水让女人洗。穷困的日子把人们逼上了打工路,像当年走西口、闯关东一样,一拨接一拨往城里迁徙,去城里争食。出去的大都是年轻力壮的男人,女人在家留守。像玉兰、石臼这样,婚后不久小两口就一起出去的还不多见。

罗玉兰她爸罗大年是个地道的农民,经他手打整的那几亩地,年年都是村里数一数二的收成。除了种地,他还到山上打荆条,抽空编箩筐,卖些零钱供子女上学用。自从女儿罗玉兰上了高中,儿子罗玉山上了初中,学费多了,供应上就觉得吃紧,于是就说服玉兰休学,回来帮他干活,一起供弟弟玉山上学。老伴乔盼水理解罗大年的心思,也跟着劝女儿。看着爸瘦骨嶙峋的样子,玉兰心疼爸,体谅爸的难处,即使心里再不愿意,也不想惹爸不高兴,就半道辍学了。

几年下来,艰辛的劳动,看不到头的紧巴日子,让玉兰萌生了外出打工的念头。这天,玉兰在地里遇着了正在干活的石臼,就把想跟他一起外出打工的念头说了。

石臼和她同村,又是先后辍学的高中同学,两个人互有好感,后经媒人说合,前不久刚订下婚。

石臼对玉兰的提议表示反对,说要出去也是男人们出去,女人出去别人会笑话的。玉兰不服气地说:“你没看电视上女人出去的成千上万,这有啥好稀罕的。”石臼说:“那是电视,又不是罗兰峪。不行,我不同意你出去。”玉兰急了,一拧屁股就要走,说:“你爱咋着咋着,反正我要去,明天我就走。”石臼见劝不住,就换了口气:“急什么嘛,我这不是为你着想吗?不过出去可以,但也要结了婚再走。这样名正言顺,出了门一起生活方便。”玉兰见石臼答应让她出去了,就把身子转了回来,劝说道:“结婚急什么呀!出去先干上几年,等手里有了点积蓄,城里不照样可以结嘛。”石臼不同意,坚持要先结婚。玉兰也只好答应了。

其实,石臼不让玉兰出去是另有盘算的。家里就他和老父亲石砭两个人,妈过世早,他也没有仨兄俩妹的,留父亲一个人在家,他不放心。他想把玉兰早点娶到家伺候他爸,瞅机会自己出去。见玉兰外出心切,就没有说出口。

结完婚,蜜月没度完,两个人就告别父母外出打工去了。

转眼半年就过去了,两个人对做擦鞋工有点烦了。一来工资低,收入少;二来学不到啥技术,看不到什么前景。原因还不止这些,更主要的是受不了一些顾客瞧不起他们的眼神,一个个都像爷,自己倒像个下三烂。

有一次,门口停下一辆大奔,一个老板模样的人大摇大摆地走进擦鞋店,脚往擦鞋板上一放,就点上了一支古巴雪茄,鄙视地对蹲在面前为他擦鞋的石臼说:“小伙子,我的这双鞋比你的命都值钱,当点心。”石臼听了不是滋味,心里就骂:“瞧你那样儿!张什么狂!”他挤上鞋油,手拿着刷子正在打,一不小心将那人的袜子上蹭了一道油黑。石臼赶紧道歉。老板却不依不饶:“臭东西!操的什么心,赔我袜子。”石臼说:“我赔我赔,几块钱?”老板说:“几块钱?两千八!”石臼不屑地说:“开什么玩笑,蒙谁呀!”老板火了,一脚踹过去,将石臼蹬倒在地。石臼从地上站起来,扑上去揪住老板的衣领,就要掴耳光,却被玉兰使劲拽住。玉兰劝他忍一忍,不要跟这种人一般见识,并怒言斥责那老板蛮横无理。其他工友看不过眼,呼啦围上去,为石臼鸣不平:“干什么,干什么?觉得自己有俩臭钱怎么着,敢随便打人!”有工友拿出手机,要打110。老板见激起了众怒,气得一跺脚,鞋没擦好,就骂骂咧咧地走了。

石臼闯下了乱子,惹恼了擦鞋店店主,当下就被解雇了。临走时石臼对店主呵斥道:“不用你解雇,我正不想干了呢。惹不起别人,倒敢欺负自己的职工。奴颜婢膝!”说完拉着玉兰就气冲冲地走了。

回到棚户区合租房,石臼倒头一觉睡到了天黑,等醒过来,仍然余怒未消。玉兰劝他不要生气,说:“我们身在外地,啥人都可能碰着,没必要跟他们置气,还是快想想下一步咋办吧。”石臼说:“先吃饭去,以后干什么明天再说。”然后起身就走。

门前是条小街,街上有几家小吃店,店面大都一间两间,看上去既简陋又肮脏。室内歪歪扭扭摆着几张桌子,门口生着炉子支着锅,火苗、烟尘呼呼地冒,门窗、招牌被油烟熏得黑乎乎的,好像山里的一口口岩洞。除了这几家固定门店,街上还有不少流动小吃摊。一辆三轮车,全部家当往上一摆,火炉子,菜板子,锅碗瓢盆油鏊子,面坨子,菜碟子,油盐酱醋木筷子,应有尽有。有炸油条的,有烙大饼的,有做米粉、米线、白米汤的……

两个人一边走一边看,想吃水饺却到处找不到,就在一辆烙烧饼的三轮车前坐下,一个人要了一个烧饼、一碗白米汤和一碟小菜,就吃起来了。正吃着,玉兰突然就来了灵气,惊叫道:“有了。”石臼问:“什么有了,有什么了?”玉兰认真地说:“卖水饺。学人家打烧饼的,买辆三轮车,置套坎具餐具,总共也花不了几百块钱。怎么样?”石臼立马就把眼瞪大了,一脸惊喜地说:“好啊!我老婆真聪明。自己干,总比抠别人的碗底子强。”玉兰说:“少看别人的脸色不说,挣得肯定也少不了。”她扭头就喊卖烧饼的:“唉,掌柜的,像你这样,一天能挣多少?”打烧饼的手里揉着面团,翻了他俩一眼,漫不经心地说:“百八十块,没啥大油水。”玉兰伸出两个指头,低声对石臼说:“嘴里说百八十块,实际下不来这个数。一个月挣四五千不成问题。”石臼说:“卖水饺是个稀门,整条街一家都没有。加上你一手绝技,准保行。”玉兰说:“行不行试试吧,赔了也就几百块钱。”

第二天他们准备了一天,第三天车子就推上了街。在家时,玉兰常帮妈妈做饭、熬粥、擀面条、包包子、捏水饺、炒几个家常菜,样样都拿得出手。石臼是个男孩子,这方面就不行了。于是玉兰唱主角,石臼打下手,一个做,一个吆喝着卖,配合得怪默契。

他们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夜里干到十点才回家。由于皮薄馅鲜味道好,他们的生意很快就在这条街上火起来了。棚户区住的大都是外地打工的,北方人多,爱吃水饺的不少,客源主要就是这些人。尽管一天下来很累,但睡前点钱的时候却格外惬意。一天能挣三百多,咋能不高兴?

又是半年过去了,两个人靠卖水饺挣了两三万元。除了寄回去一万元——两家老人各五千——剩下的就存进了银行,计划以后派大用场。

罗大年从银行取回女儿女婿寄来的钱,又看了他们的来信,别提心里有多高兴了。对老伴乔盼水说:“你瞧瞧,你瞧瞧,看咱的闺女和女婿多有出息,一年就汇回来这么多钱,顶我在地里撅着屁股干好几年哩!”乔盼水说:“这下玉山上学就不用愁了。”说完就催道:“快去快去,快把另外五千给石砭亲家送去,让他也高兴高兴。”

石砭比罗大年大几岁,头脑有点痴呆,说话做事不大灵便,但生活基本能自理。罗大年一进门就“大哥大哥”地喊着说:“玉兰、石臼寄回钱来了,你猜猜多少。”石砭老汉正在做饭,慢悠悠地转过身,脸像木雕泥塑,激不起一点喜气,有气无力地说:“至多几百块钱,还能挣座金山?”当罗大年说出是五千块钱时,老汉竟高兴得一屁股蹾在了地上,头在一边歪着,嘴里流着哈喇子,眯着眼不说话。罗大年扶住他,又拍又叫,等了好一阵子,老汉才慢慢有了知觉,被罗大年扶着从地上站起来,接住那五千块钱,笑笑说:“没事没事,都是你把我高兴得。”罗大年心想,亲家得的可能是中风,别看他这会儿说没事了,以后如果再犯,麻烦可就大了。便问:“大哥,以前出没出现过这样的症状啊?”石砭老汉说:“没有,这是头一回,不知道咋回事。”罗大年说:“以后注意点,年纪大了,跟过去年轻的时候不一样了。”石砭仍然重复着那句话:“没事没事。”罗大年说:“回头我给你拿点药,先吃上几天再说。俩孩子不在家,以后有事你说话,别不吭声。”

这天傍晚,玉兰独自在大街上卖水饺。石臼感冒了,玉兰让他在家躺着。她一个人又包又煮,还要照应客人,显得格外忙碌。突然间,车跟前凑来几个勾肩搭背的男孩女孩,高一声低一声地嚷着要吃水饺。玉兰翻了他们一眼,见一个个贼眉鼠眼、花里胡哨的样子,就觉得不对劲儿,心想,准是伙小混混,不招惹他们便是,便热情招呼,让他们坐下稍等。水饺煮好了一锅,没给来得早的人先上,就先端给了他们。吃了几个,其中一个男孩子就嚷,说饺子没煮熟,呸呸就往地上吐。本来熟了说没熟,纯粹是故意找碴。玉兰忙说:“对不起,我再给煮煮。”这一回锅不打紧,饺子烂了几个。端上桌时,那人一看就骂:“混蛋!让爷吃馄饨呀!”玉兰忍不住了,冲口说:“干吗骂人!”那人说:“骂你是轻的,我还要打人呢。”说着蹿到玉兰身旁,抡起拳头就打。同伙的几个人一窝蜂冲上去,揪住玉兰的衣袖、头发就是一阵猛打。他们打完人又砸三轮车,车被掀了个底朝天,车上的东西扣了一地,锅也被踹扁了,热汤满地流,咕咕地冒着热气,鼓着白泡。

这时,有一男一女从此路过,见几个小混混当街撒野,便一边朝跟前跑,一边大声喝阻。小混混们大概认识来人,像老鼠见了猫一样慌忙逃走了。来人顾不得追赶,就先来看躺在地上的玉兰。见玉兰被打得昏迷不醒,他们把玉兰背起来,急慌慌去了就近的一家医院。

医生看过,玉兰并无大碍,只是受了些皮肉之苦。从惊魂中清醒过来之后,玉兰噙着泪,再三对恩人表示感谢。问了才知道,救她的那个女的,原来是这一片双井居委会的主任,名字叫芮迪华,看上去四十来岁,微胖,衣着朴素,性情温和。男的是双井居委会的一般干部,三十岁左右,叫小丁。芮主任询问了玉兰的情况以后,嘱咐说:“这一片住的人,大都是外地打工的,流动人员多,治安状况不是太好,要她平时一定小心。刚才欺负你的那几个小混混,我会向社区派出所报案的,你放心,我不会这么轻易地放过他们。”玉兰在床上躺了一会儿,觉得身上没事了,就下到地上,说:“我得回去了,改日再登门拜谢二位。”他们三个人一块走到医院门外,芮主任递给玉兰一张名片,要她有事联系她,然后拉住玉兰的手,热情洋溢地说:“凡是在我双井社区住的,无论是常住户还是暂住户,都是我的居民。为居民服务,是我们居委会的职责。有困难你就说,千万不要见外。”玉兰心想这下好了,挨了一顿打却遇到了一个靠山。

石臼在家里实在躺不住,就来到街上想帮帮玉兰,猛地看见三轮车翻倒在地上,却又看不到玉兰的人影,石臼就慌了,料想玉兰一定是出事了,就四处打听寻找。听旁边的人说玉兰被歹徒打了,有人给救走了,石臼就向医院的方向奔。刚跑了没有几步,忽然发现玉兰迎面一瘸一拐地走来,急忙呼叫着跑过去,心疼地搀住玉兰,问清了原委,便狠狠地责备自己:“今天都怨我,没有陪你一块出来,偏遭这等横祸。”玉兰笑了笑,要他不要自责,说:“你不在还好,你要在俩人都得挨打。他们人多。”她顿了顿又说:“不过,今天这顿打不白挨,你猜我碰上谁了?”石臼说:“还能有谁,碰到公安民警了?不会那么巧吧?”玉兰说:“民警倒不是,而是双井居委会的芮迪华主任和她的同事小丁。多亏他们路遇相救。”石臼说:“是,是,世上还是好人多。”说罢又提醒玉兰:“既然人家救了你,咱们也该有所表示才对。”玉兰说:“我也是这么想的。改天咱俩一块到居委会看看他们俩,一来表示谢意,二来认认居委会的门,加深一下感情,以后有事好找他们。”石臼一边夸老婆有人情味,一边说:“后天就是中秋节了,咱们备一兜子生水饺,趁节日送去怎样?”玉兰说:“好啊。咱们除了送水饺,最好再买上一张大红纸,以咱俩的名义给居委会写封感谢信。”石臼甚为赞赏。两个人一边说,一边把倒在地上的三轮车翻过来,捡起散落在地上的炊具,推着就回去了。

车子没有坏,毁坏的坎具餐具稍加添补就齐备了。仅时隔半天,小两口就把卖饺子的三轮车再次推到了大街上,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又开心地干了起来。到了晚上,两个人不顾一天的劳累,专门调了一盆子三鲜馅,一个捏,一个擀面片,一直干到深夜,才把准备送给居委会的饺子包好。中秋节一大早,两个人就拎着两个装有生水饺的纸盒子和那张准备好的大红纸感谢信找到了居委会。

院里空荡荡的,喊了几句没人应。正在发愣,就见一个人从屋里出来了,玉兰没有迟疑,一眼就认出是小丁。小丁问了来意旋即就返回屋里,一会儿工夫就跟着芮主任出来了。玉兰迎上前,拉住芮主任的手,先把石臼介绍给她,然后又提起那天晚上被歹徒殴打的事,说了许多感激的话。石臼也不怠慢,忙把带来的饺子往小丁手里塞,说包了一点水饺,写了封感谢信,只为聊表心意。芮主任说不必客气,感谢信可以留下,水饺就不要留了,心意领了。玉兰不依,彼此推来让去,芮主任推不过,只好让小丁接下。遂又对玉兰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那天欺负你的几个小混混,已经被派出所抓起来了。”玉兰、石臼感恩戴德地说:“给您添麻烦了,真不好意思。”芮主任说:“今天你们来得正好,会议室正在召开中秋节外地打工人员代表座谈会,你们留下来先参加会,完了中午一块聚餐,共庆中秋佳节。”玉兰、石臼搞不清座谈会是咋回事,既然芮主任执意挽留,就糊里糊涂地进了会议室。

一进门,芮主任就给在座的十几个代表介绍说:“他们两个刚到荷阳,都是打工的,以后还望各位相互关照。”众人一起盯向玉兰和石臼,跟着就拍掌欢迎。安排两个人坐下以后,芮主任就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接着原来的话又说道:“今天是中秋节,由于路途遥远,大家没法回去和家人团聚。荷阳就是你们的家,希望大家在荷阳过得开心。”她讲完话就让大家发言,征求大家对居委会工作的意见建议。

座谈会一结束,居委会自备的酒菜就端进了会议室,宾主共同举杯,一片欢声笑语,温馨得跟一家人一样。喝罢酒,又端上来十几盘热腾腾的水饺。见大家吃得香,芮主任就问:“饺子吃着怎么样?”大家说:“非常好,非常好,地道的北方风味。真的没想到,居委会领导们还有这般手艺。”芮主任赶忙介绍,说:“饺子是玉兰、石臼包的,居委会可没这手艺。以后如果想吃,就到大街上的小摊上找他们,帮他们增增人气。”大家边吃边笑着说:“主任是在为玉兰做免费广告啊!”

饭后人都走了,玉兰、石臼仍然和芮主任站在院子里套近乎。院子的一侧有两口井,井旁立着一块古碑,碑上的文字斑驳模糊,不过文题倒还可以辨认:明永乐十四年夏河丘县令季光兴修水利碑记。旁边一块横卧的小石板,石板上刻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字样。玉兰觉得稀罕,忍不住走到跟前,站在井沿上伸出脖子往井底观看。井台是砖砌的,两口井的井台紧紧贴在一起,仿若隔着一堵墙的两个洞穴。井口直径不下三四尺,井里黑乎乎的,井底有水,闪出一团亮,圆圆的好像一轮明月。玉兰觉得好奇,问芮主任:“居委会冠以‘双井’的名字,莫非由此得来?”芮主任说:“是的。”石臼惊叹道:“两口井打在一起,宛似一对孪生兄弟,真的罕见。”玉兰感觉有点莫名其妙,问:“依水文地质原理,两口井分打在两处水源上,水源才会充沛。如此共用一处地下水脉,其中难道有什么来历?”

见玉兰如此感兴趣,芮迪华就指着古碑上残缺的文字,一边念一边就讲开了。

明朝永乐年间,荷阳已置县。不过当时不叫荷阳,称河丘县。由县改为荷阳市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有一年河丘大旱,县令季光徒步外巡,出城不远,就被数百农夫跪在地上拦住了去路。季光询问面前的一位长者为什么拦路,莫非皆是冤民?长者道,非冤非屈,是为旱情所困,生活所逼。季光环视四周,果然如长者所说,远近一片赤土,不见青苗。问那长者,为何不打井修渠,取地下水灌溉田地。长者说,井打了,但打不出水来。季光问有无其他办法。长者说,由此向南不出数里,有一片地方可以打出水。只可惜远水解不了近渴。季光灵机一动,说有水就好,多打上几眼井,多井汇流,通过渠道引到这边来,岂不就有水灌溉了?长者难为情道,打井修渠既要花费钱粮,又要占人田地,非黎民所能为也。季光说先莫言能否,请你带上我实地察看一下再作定夺。遂让百姓散去,季光随长者就去了。

走了数里路,眼前果然现出片片绿色。一个汉子正在井上拐着辘轳提水。季光走上井台,问那汉子:“水怎么样,够浇地吗?”汉子见是大官,慌忙跪地道:“井水丰盈得很,三架辘轳拐上三天三夜,也拐不干的。”季光欣然道:“假如紧挨着你的井再打上一眼,会不会抽干?”汉子顿了顿,说不知道。季光说:“不知道就试试,我来出钱出工,怎么样?”汉子犹豫了,不解其意。长者急忙上前将季大人介绍给他。季光说明来意,又劝那汉子不必担心,占地毁苗自会给他补钱。汉子不敢违拗,只得勉强答应。季光亲自坐镇指挥,速调来打井的人,紧贴汉子的旧井新井就动工了。长者等人疑惑,忧虑两口井打在一起,水源会供应不上。季光说他是在做实验,验证一下地下水究竟有多少,同时考证一下地下水走向,然后才能决定下一步打多少井,如何布局。众人心悦诚服,夸季大人做事内行。不出三天,新井打成了,两口井都安上辘轳,选了几条硬汉轮班拐水,一连拐了数日,井水水位竟然没有丝毫下降。季光十分高兴,遂从县里拨出钱粮,组织当地百姓,大张旗鼓地兴修水利工程。这些工程不仅当年让这一带的百姓受益,而且之后的数百年,工程一直都在发挥作用。

听了芮主任的介绍,玉兰、石臼不由得啧啧惊叹,赞赏县令季光体恤民情。

离开居委会,路上两个人还在议论,感叹今天不虚此行,让他们增长了不少见识,听到了许多从未听到过的信息,什么就业培训、工伤保险、购房、加入城市户口、子女入学入托、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融入大都市当好新居民等等。原以为来城里打工就是为了挣钱,没想到还有这么多的说道。

也就是从这天开始,两个人为自己设计了一个更大更远的梦——好好奋斗几年,干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等手里有了钱,然后就购房,生孩子,加入城市户口,融入大都市,做城里的新居民。他们再不打算回那穷山沟里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

小说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