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托付

加入书签

大周已建国四百余年。历经八代君王。

大周建国可谓十分曲折。

在大周之前天下四分五裂,各地群雄割地而居。

诸侯为了自己的利益,视生民为草芥。

横征暴敛,强征兵役。

百姓民不聊生,流离失所。

然周开国威主,励精图治,勤政爱民。

欲席卷天下,伐清无道,让中原百姓再无战乱之苦。

奋七世之余烈。

北伐北地各暴君,扫清暴虐无道。

后世君主更是承先主之遗志。

北拒蛮夷四百余年,让中原百姓再无战乱之苦。

然为抵御蛮夷,连年征战,无数热血男儿客死他乡。

但大周男儿铁骨铮铮。

宁愿战死沙场也绝不将先祖土地拱手相让。

周国历代君主为了守住国门,崇尚武力。

国家所有资源都向军队建设倾斜。

建立了职业军人制度,甚至建立了庞大的谍战机构。

国家每年的军费投入几乎占了财政收入的一半。

经济建设,民生保障几乎是一地鸡毛。

但周国君主也以一国之力抵御了北方庞大的蛮夷之国。

让曾倚仗虎狼之师有史以来便肆意掠夺中原百姓的蛮夷之国,四百年不曾再南下一步。

但因为多年以来的战事不止,未曾休养生息的周国也摇摇欲坠。

民生疲弊,人丁凋零,以快到举步维艰之境

周君主认为,中原地区,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气候宜人。

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只有守住这块肥沃的土地,周国才可以兴盛

如果丢失此地,他们割地赔款,偏安一隅。

再不会有王室愿意对百姓如此爱护。

百姓也将会成为蛮夷的奴隶。

先王为了天下安定,为了百姓安居乐业。

废分封,还地于民。不轻易加税。

况且先王修著了永昌大典。

若君王不尊崇上面的意志,便不得为君。

并让所有皇子学习。

确实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贤明君主。

但也使得历代君王的治国理念过于陈旧。

今日之状早已不能用旧世之法来治理。

不过周国也注重教育,不管是男子亦或是女子。

都可以免费在十二岁之前去县里的私塾上课。

也为大周输送了许多优秀的人才。

正是这些学子,用自己的学识去支撑着国家的运行。

比如曾县县令。

负壮心于科举,饱学诗书,满腹经纶。

礼贤下士,敢于任用人才。

他治理的每一个郡县,三年之后都能民风大变。朝廷也曾提拔于他。

但他确有政才,却不是大才。

管理郡县便已是他的能力的极限了。

于是便受任于各个难以治理的县邑之中。

真正的大才是左徒曲原。

他曾在做大夫。

法治,人治并施。

集法学于大成,也慕圣贤之道。

一心遵从着仁人之风骨。

治理郡县恩威并施,既有法律之公正无私,亦有人性之温度。

他著书颇丰。

他的政论是百官必读之典著。

他的世论奕是读书人修身之参照。

他对妻子们相敬如宾。

即使已被国君任命为左徒,负责改革,制定法律。

位高权重。待遇甚好。

他也会在休沐之时陪妻子一起出游,和妻子一起做事。

他整理的古时夫妻恩爱的诗文是所有女子的向往。

他主张建立的社下学宫更是强师云集。

各种经典在这里都可以学到。

若能够在学宫里写出能承到他面前的文章。

若让他赏识,他都会不留余力地向帝王推荐。

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才干之臣。

是莘莘学子的梦寐以求的学府。

很多具有雄心壮志的学子都会不远万里去那里求学。

曾县县令就曾求学于那。

获得了乙下的评级。

那里学子分为四等。

甲乙丙丁。

甲等之人无不是国之重臣。

乙等之人无不是精干才吏。

丙等之人无不是品德端正之人。

丁等之人也都是有着志向的人。

李兴就曾在社下学宫获得丙等评级。

不过社下学宫因为去者甚重,如果一年之内没有通过社下学宫考核的人,便只能离开了

在曲原的推动下,朝廷还在各地设立了寒士居。

为那些寒门学子提供居住地,并接受一些特殊待遇。

可以不交赋税,可以不服徭役。

但国家财政捉襟见肘。

开始施行的时候朝堂之上口径并不一致。

“陛下,臣认为,寒士居确实是百年大计。

可眼下各地府库钱粮紧缺,隶工更是缺少。“

“张爱卿所言并非虚言,可朕要的是破局之法!”

“可有良策!”

“臣----臣也无良策献于陛下。”

“陛下可以抽掉军队来负责此事!”

“陛下我大周之将士无不接受过我们大力栽培。”

“忠心耿耿,作战英勇无畏,无不以一当十。”

“可以抽掉他们建设寒士居。

“魏谏!你怎可胡言乱语!大周将士保家卫国,劳苦功高,

怎可---怎可---做这种贱民所从之事!“

“韩尚书!我大周将士虽劳苦功高,但也是我大周现存的可以托负

的群体。况且陛下每年都花重资犒赏所有将士,待他们也未曾轻薄

大周皇帝一手撑着脸,看看自己的指甲,有些心不在焉。

“韩尚书此言差矣!周高祖建国之日便以法明确肯定了万民皆平等

何来高低贵贱之说,为前线将士输送军饷的庶民就没有功劳吗?“

宋赐此言一出,文臣武将开始互相指责,议论纷纷。

一时间朝堂之上宣哗不堪。

左徒上前一步,向皇帝施礼,又向文武百官施礼。

然后慷慨激昂地陈述心中早已想好之良策。

“大家肃静,为人臣子应为陛下排忧解难,而不是在这里争口舌。

陛下夙兴夜寐,事事亲力亲为,不可扰了陛下清净!“

百官听后,立马下跪,叩首不起。

“陛下!微臣们,罪该万死,请陛下责罚!”

“众卿无罪!”

百官依然不敢起身,因为皇帝并未让他们起身。

他们心中对圣上即十分忌惮,也十分恭敬,唯君命是从。

反看坐在龙椅之上的皇帝,依旧一手撑头,看着自己的指甲。

他半天不肯在说一句话。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

小说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