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博士培养 第三节 如何快速毕业

加入书签

读博士,没有不想早点毕业的。而且是越快越好。对于脱产博士而言,因为读博士的成本实在是有点高。你的同学都在工作,而且很多收入还很不错的。你脱产读博,没有收入,年龄又在增长,如果毕业遥遥无期,某种程度上,实际上是在消耗一种机会成本。

就像前面提到的王斌,六年脱产博士没有毕业。如何他工作六年,大概赚了不少钱呢,而且在职场也会有些积累,职称上或者也会有进步呢。

如果他六年后他能顺利毕业还好,如果最终毕不了业,这六年的心血是不是白费了吗?读博士是有风险的,这种风险来自无法预知何时能毕业,甚至无法预知能不能毕业。

如何快的毕业?几乎是每一个博士生都思考过的问题,可是这答案又是因人而异的。我也在寻找我的答案。

我很想快速毕业,首先我要先发表小论文,之后再完成大论文,最后送审,能够能通过导师同意和学院专家的内审,我就能毕业。

于是,读博的第一年,我想先快速地发表一些小论文。

我开始模仿阅读过的论文来写小论文。要选择热点问题,这样容易被专家关注。

于是我打算研究交通环境。具体怎么研究呢?我不知道,先读论文,读着读着,我关注到了交通环境里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问题。一是最近这方面的论文比较多,与这相关的行业政策也不少。我把国内的这方面的主要文献都下载了,一边读一边做笔记。很多论文的公式不是很复杂,以我现在的数学水平还能应付。于是我开始模仿别人的论文,在网上收集的数据写论文。

我知道自己数学底子差,所以写论文时用的公式都是借鉴后小修改的。我打算把别的学科的公式拿过来,用在交通运输的学科。我按照这样的方法整了大半年。终于整出两篇文章来。拿去投稿,居然中了一篇核心期刊论文。学校博士毕业要求是四篇核心和一篇英文论文。我内心里开始欢喜了起来。虽然大论文还没开始写。我开始读博之路产生了一点信心。或许接着照这么做,我很快就能毕业的。

我拿着写好的小论文去和老田交流,有点想邀功表现的意思,顺便想问问他看什么时候能做博士论文开题。

事先电话和老田约好了早上8点半在他办公室见面,可是他换了新办公室,那个地方让我找了老半天,走进他办公室时已经8点50左右。他一上来就批评我为啥迟到了,我心中有苦难辩,只好连连道歉。我把写好的小论文呈给他看,他简单翻了一页,随后说:“你发的邮件我收到了,论文电子版我也看了。你说你这论文解决了什么问题呢?什么GDP、运输周转量,你知道这些数据有水吗?数据本身有问题,你还拿这数据来做研究,这样的研究有什么意义呢,自欺欺人呐!”他直接给我了拨了一盆冷水。

“可是这些论文都发表了呀!”我有点不服气。

“发表了又怎么样?现在学术界风气不好,论文满天飞,垃圾遍地,学术期刊为了赚钱,版面费越收越高,论文越发越多,季刊改为月刊,月刊改为半月刊。真是乌烟障气呀。把你们也带坏了。”老田说。

“那您的意思,这样做不行?”我小心地问。

“肯定不行!”他说。

“那我该怎么做呢?”我问

“自己想想呀,你都博士了。做交通碳排放,要去收集车辆排放的具体数据呀,这样的宏观数据肯定不行。”

我的心倏的凉了。我大半年的辛苦成果,几分钟就被推翻了,被他定义为垃圾。在他办公室坐了不到十分钟,他又提出要外出,说是家里有事,马上要走,那我只好乖乖地离开了。

回到宿舍后我开始思索,下一步,我该怎么做呢,具体到车流量的数量,目前我是收集不到的,即便收集到了怎么做也是一个问题。大量的数据处理我没做过,计算机编程和算法是我的短板。而他的研究方向我又做不了。

强哥那边呢,好像也没有多大进展。强哥的工作单位是位于AH某个地级市的高校,工资收入也不高。认识他以来,我常常有意无意告诉过我,想多赚点钱。他小孩刚出生没多久,开销特别大。他的工资也不高,现在出来读博不能带课,收入更低。他所在的高校平台差,也没有横向项目,纵向项目又难申请。他想多赚钱,只能去做点副业了。他说他在跟朋友做点家具物流生意,就是联系家具厂和运输公司,自己收取些中介费。学运输专业的嘛,有同学在运输行业,做点运输业务还是方便的。但是做这些事是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生意都得自己去跑,有时还要请客户吃饭什么的。天天搞这些,哪有心思读论文做研究呢。可是生活的压力又逼着你不得不去,总不能饿着肚子去做研究吧。强哥数学功底挺好的,考博的时候分数也挺高的,其实他是挺适合搞研究的。可是他的精力不足,没有时候读论文,研究方向都没有找。加上老田的研究方向他也做不了,听说后来他和老田的联系也很少。。

看看班上几个脱产的博士,好像状态都挺不错的呢。班长史金,经常在食堂吃早餐时遇到他。背个双肩书包,里面装着笔记本电脑,走路都是急匆匆的样子,赶时间呀。史金是本科专业第一名保送硕博连读,导师是秦院长。他的学术之路,很是就规划好了,第一学期上完所有博士课程,作为导师好几个国家级科研课题的主要研究人员,在导师以及实验室几个青年教师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开展科研工作。听说他们实验室导师主持一周召开一次学术会议,每个研究生都要报告自己一周的工作,以及下一周的工作计划。听说他们实验室有二十几个人呢,秦院长平时工作忙,主要是几个青年老师在管理实验室。这几个老师都是秦院长毕业的博士留校的,实验室项目多,纵向的横向的,一直都有。青年老师指导博士,博士指导硕士,大家分工阴确,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所有人都忙忙碌碌的,过得很充实。同门师兄弟那么多,做项目或者写论文时,遇到什么不懂的,还有那么多同门师兄弟相互帮助,相互指点,成果怎么会出不来?这才是博士培养的正确打开方式呢。

可是我没有史金那么优秀,我没有那个命跟上秦院长,我的打开方式只能是自力更生,自谋生路。想来真是有点悲催,硕士是这样混过来的,如果到了博士,这样混过去肯定是不可能了,我的读博之路似乎那么漫长,那么遥远,敢问路在何方?何方?我的内心里充满了迷茫。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

小说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