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幸福的路

加入书签

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了,我独自拖着沉重的行李箱,从地铁到机场,机场到另一个机场,转大巴,再换乘公交车,经过长途跋涉,来到母校东门外的一个小旅馆,登记住宿,然后疲惫无力地瘫躺在床上,迷迷糊糊地睡下。睡一定是睡不着,失眠是我多年的习惯。七年多了,我也不知道这个博士还能不能读得下去?

给导师打电话,是要鼓起万分勇气的。“都快十年了,你还读什么读呢?我如果是你啊,早就放弃算了!”上一次通电话时导师的斥责声犹在耳边。我不怨他,我也没有资格怨他。人家凭什么那么背,招到你这个一个学生。人家是大牌教授,科研项目那么多。招了你,你给他做了什么呢?文章没发文章,项目没做项目。

小学时我是尖子等,一般不会掉出前三名,中学时我是优秀生,不会掉出前十名。大学时我成了落后生,一直徘徊在后十名。可命运却还是让我做一个读书人,考上了研,毕业后还进了一所大学工作。我一直没有勇气告诉我的学生们,你们的老师其实上大学时班上倒数几名呢。所以我也从来没有歧视过差生,因为我自己就是差生。

一个差生来读博士,本身就是个笑话。当初考博士,就考了三次,第一次分数惨不忍睹,第二次英语差两分,第三次也没上线,因为运气好,那年母校博士没招满,就补录了几个差几分的人,我就是在其中。所以,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我落后于博士班的其它同学,也是情理之中的。可我不能给自己找借口,不能像阿Q那样玩精神胜利法。因为导师不知道你这些历史,很多同学也不知道你曾经是差生,他们只会问,你这博士毕业了没有啊,文章发得怎么样了?这次来成都是不是要答辩呀?这些问题每次都问得我很尴尬?当同学问我答辩时,其实我连开题都没开。开题报告,据我自己没仔细统计,写了不下十个版本。第一次发给导师时,负责导师还很认真地批阅,指出一段段的毛病,可能他还以为这是个可造之材。看完之后他的结论是,怎么写得跟科普的东西一样。其实,那个时候,我哪里知道什么是研究,什么是学问啊。我只是照猫画虎,读了几个篇论文,对着模仿一番,再加上一个百度上找来的热点,胡乱地写了几页,就匆匆地交了过去。导师从刚开始的关心,偶尔还主动地来问问,“你这博士打算怎么读?怎么不来见见我?”到后来的有点失望,“你这些东西,只是停留在模仿的阶段,没有自主创新性?还是研究对象太宏观了,全国全省的。咱们工科的,做学问要务实,要微观具体。”再到后来的渐渐绝望,“我要是你呀,干脆放弃算了。拖了这么多年了,我也没工夫指导你。以后别来找我了,要签字让别人交给我。”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很坦然地接受这一切,虽然很苦闷,却也无从辩解,抱怨也无法解决问题,这一切都是自作自受。读博士以来,我曾不止一次怀疑过我自己。想想现在在学术圈的同学们,哪一个不是大学就是尖子生,很多就大一就是前几名,后来保研保博,出国留学,一路走得顺顺利利。当然这和他们的智商有关,也和他们的努力也有关。像我这样智商的人来读博,加上人又懒惰,心又不静,不专注,没有定力,发不出文章,毕不了业也属于正常的。你看,我又在给自己找借口了。智商我不能调整,懒惰我实在不应该保持的。“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一段时间我深深拿这句话来调侃自己。谁让你这么懒呢,不愿意读论文,不愿意看书,不愿意做笔记,不愿意学编程,不愿意学算法,不愿意跟人请教。也许是还没痛到深处,所以还不知悔改。

和导师的沟通很不顺利,他说对我们这种延期的学生,他没工夫来指导,能不能毕业看自己造化了。他帮不了我,也不会为难我。我能理解他的情绪,他不欠我什么,我欠他太多,好好的一个博士名额,为什么那么倒霉地给了我?

可是,路,还要往前走。因为根据高校现在的发展趋势,没这个博士学位,我的饭碗可能要丢了。痛,已经到了最深处了。我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可有一点,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坚持,那就是我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美好明天的向往。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我就愿意坚持走下去,哪怕头破血流,哪怕粉身碎骨。就像俞敏洪的那句话:“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虽然我的人生也许并不辉煌,但我希望我的人生是向上的,是不断接近阳光的,是一条通向幸福的路。

导师在我的死缠滥打之下,很勉强地允许我开了题,我知道导师对开题资料是不满意的,其实我也不满意的,可是没有办法,六年的学习年限到了,不开题就无法延期二年了。我必须在这两年时间内完成所有论文内容。

也许真的天无绝人之路。在我勉强开题并将学习时间延长后,一位博士班同学来到我所在的单位,她在海外有两年的学习经历,国内外论文发了一大堆,还带来了一个省自然科学基金,在翻看她的申请书的时候,我忽然灵机一动,我直接做她的这个题目不就完了。我再笨,有这样的一个小老师在旁边,又有这样一个技术路线合理、受到专家认可的项目来支撑,博士论文不就有明确的方向了吗?剩下的就是费工夫了,痛到深处的我,被谋生的压力逼迫着,一点一点地把懒惰的习惯改掉。

算法、各种工具软件、文献整理和归纳、创新点的挖掘、英文论文的写法和投稿方法,一点一点地克服,一点一点地进步。论文投稿也由刚开始的屡投屡不中,到后来的投N中一,不知不觉中,小论文的任务完成了。拿着大论文大纲,不断地找人咨询、请教,半年之后,终于勉强做出了初稿。算法的问题费了很长时间搞不懂,怀着试试看的心态到学校的科研群里一问,居然问到了数学系的老师,介绍了个研究生过来,很快一两周就帮忙解决了。每次进步,都伴随着点滴的欢喜,然后我带着这欢喜去挑战下一个难关。虽然现在的我,还有很多未完成,但我相信,“只要信心、毅力、勇气三者具备,天下没有做不成的事。”我要做的,就是在不断克服学术上的困难中,坚定自己的信心,磨练自己的毅力,增加自己的勇气。

西游记里,唐僧师徒要历经八十一难才能见到如来取得真经,在我看来,其实真经并非是那纸书,而是一路降妖伏魔、克服万难后增长的能力和智慧。这和爬山也很像,爬山的乐趣,在于上山的过程,而并非山顶的风光,真正上了山顶反而没那么欢喜,或者即便欢喜也是短暂的,而那一路的眼泪和汗水,才是真正的幸福。。

通向彼岸的路,是一条布满荆棘和鲜花的路,很多时候我们不必刻意地去追求幸福,而应该一路幸福地去追求,幸福地去品味那路上的酸甜苦辣,因为这些,都是成功的滋味。

2018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

小说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