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到底是谁制衡谁?

加入书签

“皇兄在哪儿?”

刚刚行了一礼就自顾自坐下的徐辉组猛地抬头,紧紧盯着李允熥的双眼,“臣不知陛下此语何意。”

“不知……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李允熥提起茶壶斟了两杯茶,轻描淡写的说:“孝陵外惊天一爆,四叔几乎是被五马分尸……难道只是不忿四叔的忠臣所为?”

“那么巧,两个时辰之前,皇兄于宫中纵火,两个时辰后,四叔被炸死……”

“不会那么巧,必是皇兄手笔。”李允熥将一杯茶推过去,“但至今两月有余,未见皇兄踪迹……只怕此事,魏国公未必知晓内情。”

“也是,皇兄只信得过方孝儒、黄子澄、齐泰……若不是方孝儒力劝,皇兄如何会召刚刚大败燕军的你回师,最终将最后数万精锐葬送在长江北岸呢?”

徐辉组握着茶杯的手青筋毕露,这是他最愤怒的地方,他愤怒的不是李允炆召自己回京,而是方孝儒那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混蛋。

“燕军不会以主力北上,最多是一部分北上,但终究会留下兵力。”李允熥神色淡淡,“若是皇兄现身,魏国公猜猜看,最受不了的会是谁?”

徐辉组没有回答,只用难测的视线打量着面前这位青年帝王。

李允熥若无其事的继续说:“必然是工部尚书严震,必然是礼部尚书蹇义,必然是右都御史陈瑛,必然是平江伯陈瑄。”

徐辉组还保持着沉默,因为他知道,对方并没有说错,最惧怕李允炆重振旗鼓的是那些叛臣。

“其实朕挺希望皇兄重新登基的……”李允熥叹道:“若是李高炽登基,朕还能得个圈禁,若是李高煦或衡王登基,朕只怕难逃颈上一刀。”

“皇兄虽被奸臣蛊惑,以至兵败,但理政堪称仁君……”

徐辉组的神色一变再变,一直在留心的李允熥察觉到,对方情绪反应最大的时候,是自己说出“衡王”。

衡王是李允炆同胞弟弟,排行第四,他想登基,只可能在一种情况下,徐辉组全面掌控朝政,驱逐灭亡燕王一脉,而且李允炆始终没有现身。

父亲是开国六王之首,自己是五军都督府中军都督,袭爵魏国公,加太尉、太师,姐姐是垂帘听政的燕王太妃,妹妹是当朝皇后,弟弟是兵部尚书……如今魏国公府,已经算是天下第一家了。

长时间的沉默后,徐辉组用沙哑的嗓音轻声道:“五年前,前燕王托病,装疯卖傻……不料陛下亦有此能。”

“哈哈哈……”李允熥放声大笑,“四叔装疯卖傻,不得已而为之,而朕是被逼如此,如何能对等?!”

徐辉组终于确定,面前这位年青的帝王看似粗豪,实则腹有韬略,只怕之前多年荒唐王爷的名声是特地为避祸而行之。

被困于宫中,平日里早朝时候昏昏欲睡,武英殿议事更是搬了张床榻来……但在一个月内,已经摸清楚里朝中局势,更摸清楚了自己大致的思路。

“陛下今日召见,不知何事?”徐辉组不再绕圈子。

“三万燕军,龙潭大营选五万精锐,共计八万大军北上抵御蒙古。”李允熥干脆利索的说:“燕王李高炽、赵王李高煦均不出京,另选大将领军,后以前燕王三子,安阳郡王李高煦坐镇北平。”

“李高煦、李高炽,必须选一人北上!”

“绝不可能。”李允熥叹道:“谁都不知道皇兄是生是死,更不知道皇兄如今身在何处……”

“但谁都知道燕军北上,必是皇兄重振旗鼓之日……”

徐辉组心里一个激灵,“陛下的意思是……他们在钓鱼?!”

“很有可能。”李允熥愣了下,心想你这思维倒是能跳,“燕王、赵王齐齐北上,皇兄现身……谁知道他们会不会留下后手,甚至回师攻打金陵?”

“若是燕王、赵王择一人北上,另一人留下……李高煦绝不会北上,那只能是李高炽北上……魏国公觉得,李高煦会不会做什么?”

“李高煦自小顽劣,目无尊长……”徐辉组沉思片刻,“陛下可是察觉到了什么?”

“朕只知道,若是只有李高煦留在金陵,无人制衡,朕这颗脑袋不知何时就会不翼而飞。”李允熥面无表情的说:“朕知晓魏国公之意,不外乎挑拨离间而已,一旦内斗,皇兄说不定就会……至少此时,皇兄理应还没联系上魏国公吧?”

徐辉组目光闪烁不定,并没有接口。

“李高炽、李高煦之间无需挑拨,乃是死敌。”李允熥轻声道:“两人留在金陵,互相制衡……除非魏国公有办法让李高煦突然暴毙。”

“毕竟,朝中民间,均传闻……皇兄生死未卜。”

徐辉组陷入长时间的思索中,经过这番话,他也觉得自己的计划可能有点想当然了,李高炽、李高煦虽然互为敌手,但在不确定先帝生死的情况下,未必会全面开战内斗。

“暂时保持现状,先驱逐蒙古人,再徐徐图之……”李允熥低声劝道:“燕军攻破金陵至今两个月,朝中剑拔驽张,皇兄实在不宜现身。”

“他日若能魏国公能驱逐燕王一脉,再迎皇兄归位,再不济还能扶立衡王……”

“只望魏国公记得当日许诺,放朕脱身,远遁海外。”

“魏国公不会忘记了吧?”

徐辉组勉强一笑,“自然不会忘记……”

李允熥也笑了笑,殷勤的提起茶壶给对方添了添茶水,心中嗤笑不已。

其实此刻,徐辉组若是投向燕王一脉,什么事都能尘埃落定,但李允熥断定徐辉组不会转变立场。

一方面在于徐辉组之前五年对李允炆的忠心,还曾经两次带兵击败燕军,另一方面徐辉组还在等着李允炆可能的联系。

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徐辉组需要保持自己的立场,来获得大量李允炆留下的旧臣的拥戴,这是他权力的基础。

中山王徐达乃开国六王之首,功勋无需多说,但始终不肯深层次参与朝政,而徐辉组更是如此……毕竟太组皇帝太好杀了,开国功勋基本都被杀干净了。

很长很长时间内,徐辉组都没有用武之地,直到李允炆登基,但即使在建文年间这五年内,徐辉组堪称忠心耿耿,但始终不得李允炆完全的信任。

长江北岸击败燕军,正要乘胜追击的时候,突然被一道圣旨召回京中……这就是明证。

而在李棣被炸死,李允炆生死未卜之后,徐辉组当仁不让的成为群臣之首,掌控十余万大军,无数朝臣环绕在他身边。

此时此刻,被闲置了大半辈子的徐辉组,终于品尝到了绝对权力的滋味。

这种滋味……像是一种赌品,你会立即爱上它,它会深深渗透到你的身躯中,在你的骨髓中,在你的血液中!

你再也离不开它……无论是谁想将其从你身体中驱逐,都会遭到你无情的拒绝!

不管是谁!

所以,为了权力,徐辉组不会投向燕王一脉,更不会投向李允熥,甚至就连李允炆……

李允熥笑着看向徐辉组……为什么我坚持要让李高炽、李高煦都留在金陵?

是的,需要李高炽制衡李高煦。

但更需要李高炽、李高煦联手,制衡你魏国公啊!

适才暗藏机锋的试探,已经印证了李允熥的揣测。

李允熥问徐辉组会不会忘记了之前承诺留自己一命……这个回答,其实已经是对徐辉组可能扶立衡王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换句话说,徐辉组无意间承认,自己若能驱逐灭亡燕王一脉,掌控朝局,必然会废李允熥,而扶立衡王……说不定会扶立更年轻的徐王,毕竟年纪小更好掌控。

大致的方针已经定下,李允熥和徐辉组两人,一边品茶,一边口不应心的寒暄。

李允熥眯着眼,嘴里附和,心里却在想,刚才那些试探……徐辉组对扶立衡王给出了肯定的答复,实际上也对李允炆可能不会现身也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或许在徐辉组内心深处,并不希望并不完全信任自己的李允炆真的出现。

或许应该找个机会……找个合适的机会,让杨应能、常宽找个合适的人选,以李允炆的名义联系徐辉组……真想知道那时候你是什么表情!

而徐辉组嘴里说起徐妙锦,他也听说了帝后不和的传闻,心里却在琢磨,陛下坚持以三妹为皇后,真的是为了保命吗?

听说到现在一个月了……陛下都没进过卧室,三妹虽然会些拳脚,但绝不可能是力大无穷的陛下的对手。

五年前就刻意打探三妹闺名,总不会是个深情种子吧?

徐辉组在脑海中将李允熥这一个多月的所作所为仔细的过了一遍,实在难以确定,面前这位年青君王到底是不是为了保命……

但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荒唐王爷、荒唐皇帝只是他的面具,这是个很有心机的年青人……理由很简单,燕军北上,这是牵动无数朝臣心绪的大事,燕王太妃、燕王、赵王居然让这个傀儡皇帝出面和自己谈判!

一个傀儡皇帝,手中没有任何实权,却能代表燕王一脉出面……这是最让徐辉组难以置信的。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大姐徐氏对他有不低的信任……仅此一点,就足以让徐辉组警惕。

“听闻中书舍人刘璟前两日被陛下责罚?”徐辉组试探道:“但当日迎亲,陛下还钦点刘璟为傧相,对了,还有长兴侯长子耿璇。”

刘璟、耿璇两人是李允熥为吴王时候不多的好友,徐辉组显然是心知肚明的。

“为什么……难道魏国公不知晓?”李允熥嗤笑道:“当日所言都是真心实意,是真的想远遁江湖……难道不比这个傀儡皇帝好?”

当年在吴王府中,李允熥最信任的是常宽,但凡什么隐秘事都是让常宽去办,比如什么《水浒传》,比如放出关于道衍的某些龌龊传闻。

最要紧的事是李允熥自己办……比如敲断李景隆那厮的小腿,实验火药。

杨应能名义上统领工坊,但实际上也是李允熥亲力亲为,刘璟、耿璇两人虽然是好友……但绝大部分的事都是不知情的,危机四伏的穿越者很难给予信任。

“魏国公还担心他?”李允熥反问道:“朕记得……诚意伯和中山王早年就……”

“不过传闻而已。”徐辉组笑道:“刘璟让爵,曾得太组赞誉,自身又颇有才学,更兼对先帝忠心耿耿……”

李允熥打了个哈欠,“罢了,不提那厮了……对了,李高煦那家伙说了,燕军开拔粮草,还有军械、铠甲、战马,全都是朝中供给。”

“什么?!”徐辉组立即换了副表情,一脸怒容,“绝不可能!”

“五年征战,国库空空如也,户部尚书郁新通算今岁税赋,早就入不敷出!”

“燕军于江北几度大胜,怎么可能缺少军械!”

“更何况北地骑马,南方行舟……整个应天府都没多少战马,他想要……给他舟船!”

李允熥懒洋洋的靠在椅背上,一直等徐辉组说完,才慢悠悠的开口,“大事定下,这等细节……自然是武英殿继续吵……继续议。”

徐辉组脸上不悦的神色一闪而过,“陛下,此事可与燕王太妃、燕王商议……”

“这些朕不管!”李允熥起身,一晃三晃的出了门,心想只要李高炽、李高煦、徐辉组都在金陵,才有一丝可能留给自己一些空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

小说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