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请勿过度解读
“那阿一,你觉得那些个人里面,你最讨厌怎么样的人呢?也就是网上的人。”
这点祝守一可没想到陈教授会这么问。
其实祝守一明白,陈教授的话大概也是想了解一下他的性格。
祝守一倒也很直接:“光西游来看,我是比较讨厌两种人的。一种是猪吹,一种是阴谋论者。”
这点炳叔显然听了不禁有些脸红了。因为他一开始误信了“猪吹”的言论,现在的他想起来都觉得不好意思。
而祝守一此时也没有笑话炳叔的意思,这点炳叔也是知道的。
而炳叔脸红的原因是因为西游原著中的猪八戒武力可谓极低。
原文数次形容猪与沙和尚的作用不过“放屁添风“,“没什么大本事“,至于他与孙悟空的差距,本来原文说的很清楚,孙悟空以闹着玩儿的心态跟猪八戒打了一夜,猪八戒败阵而走,也被网上谣传为跟孙悟空打成平手,本文就来说说猪八戒与孙悟空的真实差距到底多大。
西游原著里孙悟空与猪八戒的一战,耍弄的态度十分明显,一方面猪八戒在高老庄的表现不是那种吃人的山精野怪反而曾是天上的神仙,另一方面猪八戒也没抓走唐僧,孙悟空完全没对他下杀手,这才有了打上一夜才败阵的表现,回到高老庄后孙悟空甚至还对高员外说这个女婿给你挣了不少家业,又是天神临凡,你完全留得啊,所以说孙悟空此战根本没有对猪八戒下杀手。
当孙悟空被唐僧赶走,只有猪八戒与沙僧的时候,真正让猪八戒直面妖王,猪八戒的真实水平就完全暴露了,首先是奎木狼,二十个猪八戒,沙和尚也不是奎木狼的对手。
纵然是这一堆神圣暗中相助,仅仅三十个回合,奎木狼因为百花羞让他停战从而收手。
而祝守一没想到居然还有人觉得孙悟空水下战斗力不行,打不过猪八戒的。甚至还说出沙僧一挑二这种原著根本就不存在的剧情,要知道原著里明确说了沙僧直接被猴子吓跑了。
不好意思,孙悟空水性不好的原因是嫌念避水诀不好打。但是不代表就不能打(可以问问红孩儿的感受),真急了直接一手捻决一手抡棍也不是不可以。更何况猴子是真的有搅海翻江的神通的,逼急了可以直接把整个水域直接给你掀了。这里小白龙表示我就是受害者。
所以祝守一很不理解,是还有意思说别人猴吹,不好意思,吴承恩或者说原作者那才是第一猴吹。
和猪八戒交手的情况是猴子一直只是在用棍子来招架,根本就没有认真打。而且结合后文来看,他明显是有同情猪八戒的意味在其中的。
而被人尬吹的钉钯实际表现是个怎样的情况。至于猪八戒的战斗力,上面也说了,可以问问第一打猪高手奎木狼。这**个回合就不行了,说要拉屎就吓得直接躲起来不敢出来了
和猴子对比那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底,奎木狼差点就被猴子打死。
原著里明说了猪八戒“威气不曾泄”,从一开始就是个废物
至于说和牛魔王打平,不好意思,牛魔王那里是跟猴子打了一天打累了。
这里祝守一想说一句,硬要说的话纯武力大概隐藏了90%吧,当然这里是说孙悟空。
原著里孙对猪是有一些好感的,因为他如实交待了自己的来历和住所。
同时由于猪入赘的整件事情,并不是86电视剧给人的普遍印象——猪变人骗婚,婚后变猪,高家人受不了要退婚。
而大约是来的时候是人,但在相处的过程中变了猪,同时还有法力。高家因为他能极大地丰富家资,所以就忍了。成为大户人家之后,开始在意周围亲戚的闲话,于是提出了退婚。猪怒,把高翠兰锁了起来。
为什么说大约,因为原著里高才,高太公,猪八戒三个人说的虽然大体一致,细节上却有出入。其中高家都是跟孙唐说的,而猪是跟高翠兰(孙变的)说的,很明显猪的可能性更高。
而高太公也不满足于退婚文书,希望孙直接杀了猪。这个就有点狠了,也被孙悟空驳回了。故而推断孙对猪其实是有一定同情的。
孙和猪交手的时候,只是正常打斗,根本没用任何法术神通,如身外身,或是法天象地。加上孙本身没想杀猪,所以才打了许久。后面孙站着不动让猪打,都不破防。
其实上面用黄袍怪做参照就很明显了。猪和沙联手,打黄袍怪**回合就败了。
而孙和黄打了五六十回合,不分胜负,之后三招击败了黄。所以即使是不用法术神通的孙,想赢猪也就是十回合以内的事。
因此,纯武力孙悟空大约隐藏了90%的实力,加上法术神通那就无法估计了。
祝守一觉得这里可以引申一些猪八戒的作战场景。
【他两个自二更时分,直斗到东方发白。那怪不能迎敌,败阵而逃,依然又化狂风,径回洞里,把门紧闭,再不出头】
这是猪八戒被吹得最狠的一战,说他可以和孙悟空打一夜(甚至还有说三天三夜的…)可是这里明确说了“不能迎敌,败阵而逃”。所以说什么打平的就别来丢人了。
这里写打了一夜,而一夜的时间在西游记里并不算长时间战斗,黑熊和孙悟空从清晨斗到“红日当午”,明确写了只有十数回合;和孙悟空“相持到晚”的铁扇,仅有五七回合。
【是我发起怒来,就去打门。那怪物提一条竹节钢鞭走出来,与我斗了这半日,约有三十合,不分胜负。】
半日,三十回合。
即使这一夜就是我列出的最大值三十合,那么就能证明猪八戒能和孙悟空斗三十合吗?
【三藏道:“悟空,你既是与他做了一场,一发与他做个竭绝,才见始终。”行者道:“我才试他一试耍子,此去一定拿来与你们看,且莫忧愁。”】
孙悟空表示他试他一试耍子,我知道肯定有人觉得孙悟空在吹牛,那么请看:
【三藏道:“你手段比他何如?”行者道:“我也硬不多儿,只战个手平。”】这是和孙悟空斗了十数回合就体力不支的黑熊。
【八戒道:“师兄,那妖精的武艺如何?”行者道:“也看得过,叉法儿倒也齐整,与老孙也战个手平。却只是风恶了,难得赢他。”】这是黄风怪。
所以说孙悟空其实对敌人挺实事求是,甚至对他们的本事挺“宽容”的。
他对战局的评估比八戒客观得多,当年二郎神加六圣加天罗地网照妖镜细犬,再用上偷袭才拿下孙悟空,孙悟空都承认被二郎神降服,并没有什么爱吹牛的毛病,祝守一明说了,别把自己YY的性格加到他身上。
觉得猪八戒比猴子牛逼的,有一条很闹离谱的理由就是耙子是太上老君精雕细琢弄出来的,金箍棒就是根测水棍,一个钉耙会让他们吹了N年。这个观点祝守一看到无数次了,简直就离谱,九齿钉耙做出来本质上是用来当礼物之类的玩意,杀伤力难道就高了?隋唐里面凤翅镏金镋多好听的名字啊,听起来就光鲜亮丽,碰到李元霸拿两个黑铁锤子还不是锤小鸡一样
还有天蓬元帅掌管八万水军怎样怎样,李天王还十万天兵天将呢,不还是被猴子一招身外身法打到找不着北,
参考物:奎木狼,文中说明了,20个八戒沙僧干不过奎木狼,结果是被猴子打怕了神将,这样的星宿有28个。
高老庄:猪听见猴子的名号老婆都不要了。
云栈洞奋力一耙,猴子头皮都没擦破。
和猴子同等实力的二郎神叼猴子不叼猪八戒他不怕被猪八戒一耙子耙死吗?
和猴子同等实力的牛魔王VS猪猴,猪借着猴子的势才敢一直刚老牛。
祝守一始终觉得阴谋论,放水论,出工不出力论,这些厚黑学真的坑人不浅。
其实祝守一觉得大多数听信阴谋论者都是没看过原著的,而部分人即使看过也要歪曲意思,加上网文读者众多,都认同强者为尊这种吴承恩厌恶的思想。
在他们眼里,地位=实力,寿命=实力,所以《西游记》里一些与他们认知不符的就是神仙放水,下大棋。
而吴承恩认为善时成佛与成仙,到他们这里却变成了强时成佛与成仙,并且仙佛不能善,只能恶,你给出原文他们就说你没读懂,所以你粘贴再多的原文也没用,更有甚者认为读原著的都是傻子,也有认为《西游记》必须按照洪荒的来的傻子。
本质就是看过原著的人太少,想装逼的太多,而阴谋论的作者可以触动这部分人的神经,写阴谋论可以从这些人手里掏钱。一个愿看,一个愿写,看的人拿这些东西去装逼,“孙悟空就是天庭大佬的棋子,他连猪八戒都打不过”,好像提出一种与别人不一样的论点就会显得自己很厉害一样,而写这些东西的人乐乐呵呵数钱收智商税,又何乐而不为呢?两者形成了一种正反馈,阴谋论流行也就不奇怪了。
而祝守一觉得此现象不限于西游记,《三国演义》也一样。有时候讨论个三国演义武将排名,总有正史大帝跳出来说:“正史里的关羽/赵云没那么猛,他们被罗贯中过度的火化了。”、“诸葛亮就是垃圾,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赵云就是个保安,历史上陈到才最牛逼”,好像这么说就显得自己比三国演义读者更懂历史一样。
但据祝守一的观察,这些往往既没有完整看过《三国演义》,也没有完整看过《三国志》,他们的很多观点要么就是道听途说。
历史圈也有类似的现象,诸如铁血强宋、千古一帝广大帝之类的奇葩观点,偏偏这些明显违反史实的观点也能得到一大批拥簇,好像全天下骂杨广的都是zz,就他一个聪明人懂广大帝的不容易。本质上还是小众优越心理 懒得翻书在作怪。
所以祝守一觉得有这种现象一点不奇怪,他们既要满足自己的小众优越心理,又懒得去翻书,又有吴闲云之流写的现成的东西,阴谋论可不就流行了么。
无论是炮制阴谋论还是跟风阴谋论都是不需要门槛的。
对于某些人来说,看书相当困难,但是理解阴谋论却容易的多,毕竟阴谋论理解起来不花费任何力气。网上兜售各种颠覆传统认知的观点的文章读着过瘾,可以跟风了然后向没看过原著的电视剧党秀优越感,“别被电视剧骗了,原著中猪八戒实力可不比孙悟空弱”“电视剧看多了吧,原著中孙悟空大闹天宫根本就没闹出多大动静”,摆出一副自己了解真实的原著的姿态以期待他人投来崇拜的目光。
而对于阴谋论的炮制者来说,炮制阴谋论也基本无须什么门槛。
以吴闲云的《煮酒探西游》为例,整本书翻来覆去不外乎一个核心——“故意”。先确定“故意”这一宗旨,接下来就是尽情发挥自己吹水本领的时刻。
祝守一这里说实话,看电视剧和营销号文章,比容易太多了。
看电视剧,有视觉和听觉两种信息,不用特别专心地全神贯注,也可以获取到一部分信息,因此以这种方式了解原著,是非常轻松的。但影视剧在改编过程中,即使完全遵循原著,天生也会丢掉很多文字信息。更别说还有很多导演和编剧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剧情进行大幅度修改了。
而营销号文章,相比于原著,要短小得多,且有“观点”有“解析”,这种碎片化的处理,大大降低了知识的获取难度。只是这些观点和解析,有多少是遵循原著,有多少是合理推断,有多少是断章取义,有多少是胡编乱造,没看过原著的人,就很难分辨。
举个例子,曾经有一个说法,说真假美猴王那一回,被打死的是孙悟空,后面是六耳猕猴跟着唐僧取经。理由是如下:
1.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他既然能预知未来,怎么可能会自己去雷音寺找死,必然是有恃无恐。
2.在这一难之前,孙悟空和唐僧一直有矛盾,而之后唐僧再也没念过紧箍咒,很明显是孙悟空换了个人,没有之前那么顽劣了。
3.谛听不敢说,因为这是佛祖的策略。
4.什么菩提和如来是师兄弟,相互斗法之类的。
你要是只看过电视剧,或者看断章取义的营销号,那这些确实很有说服力。因为电视剧里,两个猴子一般都是装扮一样,化同样的妆,有的可能直接是同一演员拍的,确实无法区分。
但只要你看了原著,立马就明白了。
看完原著,恐怕没有人会觉得被打死的是孙悟空吧?因为原著在这一段为了区分两人,旁白对孙悟空的称呼一直是“这大圣”或者“大圣”,对六耳猕猴的称呼一直都是“那行者”。但电视剧肯定不可能加这种旁白,也不可能为了区分两人,把名字标在旁边吧?最初原创这个观点的那位,应该还是熟悉原著的,但是故意开脑洞,吸引人眼球。而后面跟风的一堆营销号,基本都是自己一知半解,半瓶水晃荡罢了。
祝守一也会看一些作品的二次解读、脑洞、阴谋论。其中有思路很有意思的。但前提是要在已经对原著很熟悉了,我清楚这里面哪些是原著内容,哪些是自由发挥。
因此,祝守一觉得如果是真的对一部作品感兴趣,在看过原著前,我并不推荐看任何改编的影视剧或者二次创作,因为即使该作品质量很高,也会很大程度地确立一个与原著有差别的第一印象,即使之后再看原著,也很难扭转过来。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 我的女朋友是九叔传人 八零书屋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