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真正的意会

加入书签

“那阿一,其实你觉得这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呢?”

这点祝守一可没想到九叔会这么问他。

从刚才的到现在,九叔很明显在这方面的话题里没有过多参与。但祝守一明白,像九叔这样见多识广的人肯定是有一些个人的见解的。

所以祝守一明白,自己在面对九叔的这个问题的时候,那就不能太过随意了。

而是应该要做到尽善尽美的回答这个问题。

但九叔的这个问题,可不是这么容易回答的。

祝守一可以从原著入手。

祝守一觉得西游记——一部艰苦卓绝的僧侣远征记。

其实提到西游记,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各种影视版本。其中最为公认的经典,数杨洁导演,六小龄童等主演的86版《西游记》。这版电视剧,给我们的童年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很难想象,没有《西游记》的童年,天空是何等灰暗,记忆是何等苦涩。

可能由于电视剧太经典,很多人会一直没能静下心来通读原著。总以为,这么经典的电视剧,肯定把原著要表达的东西,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尽善尽美。而认真读完这部古典巨著后,祝守一发现,先前不读原著的借口,是那么无知,那么荒唐。

而若是一打开原著,就被那古朴的气息,美轮美奂的文字所吸引。

话说盘古开天后,经三皇治世,五帝定论,世界遂分为四洲:东胜神州,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

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有块仙石,受天真地秀,吸日月精华,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因见风,化一石猴。那石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与狼虫虎豹为伴,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发现水帘洞,被拜美猴王。为求长生不老之术,石猴开启了艰苦卓绝的第一次西游记。

石猴孤身从东胜神洲,两渡重洋,历时十数载,经过南赡部洲,到达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菩提祖师,取名孙悟空。学得筋斗云,七十二般变化等诸多本领。回到花果山:震山林,闯龙宫,慑地府,闹天宫。后被如来佛施**囚于五行山。铁丸充饥,铜汁止渴。

五百年后,南赡部洲大唐丞相魏徵,梦斩泾河老龙。唐太宗李世民因失信于老龙,被其状告冥府,取走魂魄,不省人事。幸魏徵至交,冥府酆都判官崔珪通融,为其增寿二十年。魄归还阳,太宗惊魂不已,梦魇连连。为超度冥府亡魂,遂大赦天下,出榜招僧,修建水陆大会。洪福寺玄奘法师从众僧中脱颖而出。

登坛讲小乘佛法时,被观音当场质问,称小乘佛法不能超度亡灵。只有大乘佛法可以度亡脱苦,解百冤之结,消无妄之灾。玄奘立表决心,愿为大唐皇帝前往西方灵山大雷音寺,求取大乘佛法。观音赠玄奘锡杖、袈裟,唐太宗与其义结金兰。口称御弟,号赐三藏。身负层层重托,仅带少许随从,唐三藏踏上了西游征程。

唐僧一行三人,连马四口,迎清霜,戴晓月,行至双叉岭,跳出一魔王。绑三人,食二从,得太白星扮老叟脱险。即出,猛虎咆哮,长蛇盘绕,幸猎户刘伯钦相救。

五行山下,救出孙悟空,纳为首徒;鹰愁涧边,降伏小白龙,遂作坐骑。观音院袈裟惹祸,黑风山熊罴为患。高老庄前,唐僧受托;云栈洞里,八戒被捉。黄风岭,貂鼠精摄玄奘;流沙河,李木吒收沙僧。镇元子两难五庄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黑松林里,唐僧逢魔;宝象国内,大圣归来。青毛狮为妖乌鸡国,红孩儿作怪火云洞。黑水河里,西海龙子捉鼍;车迟国中,东土行僧斗法。金鱼雪阻通天河,青牛设陷金皘洞。西梁国里,暗藏蝎子精;花果山中,假冒美猴王。火焰山,三调芭蕉扇;祭赛国,一洗宝塔冤。木仙庵玄奘和诗,小雷音师徒遭劫。朱紫国,孙悟空行医;盘丝洞,猪八戒忘形。黄花观唐僧中毒,狮驼岭大鹏呈凶。比丘国,识魔救婴儿;无底洞,取牌降姹女。灭法国弘扬佛教,隐雾山攘除豹精。凤仙郡悟空劝雨,玉华洲兄弟收徒。金平府,三藏观灯被摄;青龙山,四星来助擒牛。天竺国,捉兔辨公主;地灵县,追魂救员外。

唐僧师徒历时十四载,到达灵山,面见如来佛祖。因传经士索要人事不得,遂传无字白本。古燃灯佛得知,派坐下弟子白雄尊者作狂风,啄出白字经。唐僧师徒二上灵山,献出唐王钦赐紫金钵盂后,取回真经。不料九九差一,通天河失信于老龟,坠水湿经。九九圆满后,回归大唐。送经回国后,随八大金刚返灵山受职。唐僧被授旃檀功德佛,孙悟空被授斗战胜佛。此二人座次,位居观音菩萨之上。猪八戒被授净坛使者,沙僧被授金身罗汉,白龙马被授八部天龙马。此三人座次位居诸菩萨之末。

《西游记》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那公式般的情节,吸引力固然有限。而对古典文学爱好者来说,《西游记》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巨作。徜徉在诗词的森林里,让人流连忘返;遨游在骈文的海洋里,令人心驰神往。

《西游记》虽是一部,它的价值却远不止在文学方面。它折射出宗教、政治、法律、社会等诸领域的问题。对我们了解当时的明朝社会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在宗教方面,很多人认为,《西游记》尊佛贬道。也有人认为其表面尊佛,实则贬佛。我倒觉得,这些想法都有片面之嫌。当时的中国,主要宗教有三派:儒、道、释,而儒教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宗教。故书中的宗教矛盾,主要还是道佛两派。其实,作者的宗教观是很鲜明的。他既非单一尊佛,也非单一崇道。书里有好几处尊佛。如,车迟国斗法降道妖,祭赛国扫塔辨僧冤,灭法国施法剃光头。也有很多地方讽刺佛教。

如,借猪八戒之嘴,说和尚是色中饿鬼。四探无底洞前夕,在镇海禅林寺里,老鼠精以美色为诱饵,吃了六个和尚。末尾几回,天竺国近在佛祖脚下,仍有妖孽为患。

灵山藏经阁里,传经士竟索要人事。作者希望三教和谐统一。因为三教都是劝人行善,其各自的宗旨和教义并不矛盾。这一点在本书第四十七回开头有明确交代。作者借孙悟空之口,对车迟国王说:“望你把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载儒成圣,载道成仙,载释成佛。作者的这一宗教观,在末尾也有体现。如,孙悟空在全书完结时,已然成为三教归一的典范和象征。

《西游记》里有很多政治矛盾和阶级斗争。如,在大闹天宫及西行途中,道界、佛界、魔界有着各自的势力体系和政治潜规则。佛道两派既有矛盾,又有统一。既有争斗,又有合作。魔界是他们共同的政治敌人。《西游记》在对待政治敌对势力方面,尤为血腥残暴。唐僧的弟子们,每到一处,对森林里的灵界精怪,无不大肆屠戮,赶尽杀绝。这是完全不符合佛教教义的。

《西游记》里折射出来的法律问题,相信大家有目共睹。但凡有背景,有来历的妖怪,甭管犯多**,造多大孽,通通幸免,无一例外。如通天河里的金鱼,每年食童男童女,荼毒生灵,为祸一方。观音一篮提走了之。比丘国,鹿精作乱,一度成为小儿城。不是孙悟空要求上朝作证,南极寿星一来就想带走重刑罪犯。大鹏金翅雕,恶贯满盈。吃掉一国之人,却未见其伏法。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号称全书中最倒霉的黄狮精,没见吃人害人,手下外出购物,一律使用人间通行货币,连点外卖也概不赊欠。就是这样遵纪守法的山林精怪,也惨遭剥皮食肉,抄家灭门。也难怪大家为其鸣冤。

《西游记》里的社会,大概就是当时明朝社会的现实写照。西行里的人间国度,大多是“文也不贤,武也不良,国君也不是有道”。这些国度里,政治生活和政策措施总是阴阳错乱,颠颠倒倒,稀奇古怪,呈现出不祥的气氛。百姓的生活,很少风调雨顺。“一连三载遇干荒,草子不生绝五谷。大小人家买卖难,十门九户俱啼哭。三停饿死二停人,一停还似风中烛。”昏君无道,政治黑暗,官官相护,民不聊生。

谈及《西游记》,有一个焦点问题,似乎总能引起大家的兴趣:为什么孙悟空大闹天宫时,所向披靡。西行途中,却不堪一击?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人们可以找到很多线索,从中发现蛛丝马迹。

《西游记》里还蕴含着一些朴素的自然原理。万事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的。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孙悟空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人、仙、魔三界无不对其心有余悸。他不仅可以降妖除魔,还可以克制猪八戒和沙僧。而懦弱无能、胆小如鼠,一碰上妖魔就吓得滚鞍下马、涕泪交加的唐僧,却是孙悟空最大的克星。唐僧、孙悟空和妖魔之间,相互制约,相生相克。

《西游记》里融入了很多人性的元素。人性里的聪明、勇敢、机智、坚韧、乐观等诸多积极因素,主要集中在孙悟空身上。人性里的愚蠢、贪婪、好吃、好睡、好色等消极因素,主要集中在猪八戒身上。人性里循规蹈矩、不偏不倚的中庸元素,主要集中在沙僧身上。领导人的多疑、武断、昏昧、自负则集中体现在唐僧身上。

《西游记》是一座宝藏,有很多东西值得去挖掘。它给我们的启发太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巧舌如簧,道不尽其美;巨笔如椽,书不尽其妙。

人生的旅途,恰似一次远征。诱惑不断,挑战不止。起决定性作用的,非沿途的险山恶水,而是人的初心和意志。行路难!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

而祝守一其实觉得西游记开篇立意【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造化即是因果,会元即是轮回。

说,人要想明白因果、解脱轮回,非看西游记不可。

释厄,则是:释化苦厄,心经里所谓“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这也就暗示了西游记的主题:说的就是人在自己的颠倒梦想中,屡遭挫败,最终了悟空性,度了人生中的一切苦厄。

师徒四人即是一身三心

所谓的降妖伏魔,不过都是自己的心魔。哪有什么师徒弟四人,分明就是四大皆空。

悟空悟空,了悟空性,便得清净心。为什么孙悟空逃不出佛主的五指山,哪里有什么五指山,那分明就是五蕴,著因著果的众生面对五蕴:色受想行识,那一样不是如同大山一样被压的喘不过气来。悟空在还无法觉悟空性的时候,是绝对无法逃出五蕴这座五指山的。

而上不怕天、下不怕地的孙悟空为何单单受不了观音菩萨教给唐僧的紧箍咒,纵有七十二般变化也斩不断这金箍呢?

因为这金箍是金刚打造,而金刚是天底下最硬的物质,能断金刚的天底下只有一部佛经,那就是金刚经,我们虽然都听说过金刚经,但是大部分人并不知道金刚经的全称叫做:《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而取经完成后孙悟空发现他头上的金箍自己就消失了,这是因为这时候的孙悟空,已经悟到空性,而空性正是金刚经的主题。

相对应的紧箍咒,实际上正是大名鼎鼎的心经咒语。我们说师徒四人本是一人,唐僧表肉身、悟空表自觉之本心、悟能表觉他之爱心、悟净表无上正等之清净心。

人在自我修证的路上,最大的障碍就是五蕴不空,所以要悟空,而悟空之后,就势必要升起度化他人的慈悲心,是舍身为人的菩萨心肠,是脱离男欢女爱的大爱之心。我们每个人都要扪心自问:自己能不能做到这样的大爱,是名:悟能。

而一个人不但了悟了空性,修证到自觉;

而且也悟了能爱,修证到自觉觉他的菩萨境界,

那么离成佛就只剩下最后一步,那就是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无上正等正觉,是为究竟涅槃的清净心,是名:悟净。

西游记看似一场纷纷扰扰的取经之行,实则是一步一台阶的自我修证之路,可以说是人生至高无上的终究修行之道。

颠倒梦想心向西,所以根本没有什么西天,一切都是我们的颠倒梦想,哪里有真经供你取得,一切都在你的心中,证得即是取得,因为你本俱足佛性,一切都在你的心中,一念即可成佛。西天取经我们知道要走十万八千里,而孙悟空的一个筋斗正好是十万八千里,为什么孙悟空不一下翻过去,把经取回来呢?

因为虽然人心本来可以一念成佛,但是人却放不下凡心,凡心即是抛不下肉身这个臭皮囊,臭皮囊正是唐僧这个毫无法力的凡人,可见我们每个人都有上天入地的心,但是给肉身这个五蕴的障碍给羁绊住了,什么时候你能无住生心,什么时候你就能上天入地、金刚能断、得大自在。《红楼梦》里也说:都说神仙好,只有儿女忘不了…

没有凡心是梵心,孙悟空七十二变,看似变化多端,厉害无比,实际上正是暗示凡人的心念太杂乱了,整天胡思乱想、随境生心,早已经找不得自己那颗真心了,已经被尘闭久已,不见光明,所以头疼,所以好斗,所以不得自在。

西天一行终于完成,悟空被如来授记斗战神佛,也象征着我们每个人終有一天会跟自己的真心和解。

其实祝守一觉得,每次对于这本书的了解,就是一次对于人生的履历呀。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 我的女朋友是九叔传人 八零书屋查找最新章节!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

小说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