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新任(三)

加入书签

已经是三天后了,这是曹丕作为魏王召开的第一次会议,内部会议,因为到场的只有大司马黄襄,尚书令陈群,御史大夫司马懿,中郎将吴质,也就是当初曹丕还是世子的时候,他的四大谋士。

“诸位,前几天的情况大家也都看到了,这些人,眼里还有孤这个魏王么。”曹丕面色很是不好看,也就是只有这四个人的时候,他才会偶尔流露出一丝‘真’性情。

反正黄襄和司马懿是不信他会真诚的。

作为世家大佬,陈群咳嗽一声,缓缓说道:“魏王所言,有些过了,有大司马和大将军以及诸位将军的支持,其他人等,也不过是跳梁小丑罢了。”

陈群的话是对的,但是曹丕肯定不是这个意思,别人不敢像曹老大对待刘协那样对待曹丕,但是阳奉阴违还是可以的,毕竟曹丕没有曹老大的那股霸气。

曹丕赞同的点点头,接着说道:“长文的话有理,但是,孤肯定不能因为他们的不听话就把他们全部宰了吧。”

虽然,本王确实想那么做,这是曹丕的心里话。

于是陈群说出了早就有准备的东西。

“臣有一策,或可有用。”陈群微笑着抚须说到。

曹丕眼神一亮:“长文细细道来。”

“臣以为,现如今国朝取才制度已经不能够解决所需,于是臣便研究出了这么一种取才制度,是为【九品官人法】。”

来了,历史上坑了整个曹魏已经两晋的制度。

黄襄嘴角微微上扬。

曹丕一头雾水:“哦?此乃何策。”

“九品官人法,即从一个人的家世、道德、才能来考核其是否是人才,至于考核人选,分别由各地方郡守推举,继而由一州之官复审,最终为大王所用。”陈群侃侃而谈。

凭心而论,陈群的初衷其实没有太多的私心,他自己是世家子弟,老婆也是,所以也就造成了他天然的站在世家这一边,但是,他也不全是为世家谋利的那种人,陈群也是尽可能的想要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同时,扩大世家的利益,达到双赢。

曹丕听完之后,默然不语。

他在思考,这种政策实施之后的后果。

可能有人要问,曹丕为什么要用这种制度,不用不行么?

还真不行,为什么?

摆在明面上的,各地各种官员严重短缺,很多地方都是军方大佬兼职着政务工作。

这样的后果嘛,第一就是会造成治理不顺,你不能奢望所有人都是文武双全的那种,这很少。

第二便是容易造成尾掉不大,这刚开始的时候还好,大家都干劲十足,为了国朝美好的未来奋发图强,当然了,顺便有一点私心,倒是无伤大雅,但是时间久了,依附于他的人形成一个个利益团体,到时候,这地方就真成了私人资本了。

所以,选拔人才势在必行,考举制实施到现在,失去了曹老大和程仲德老爷子这俩狠人的抬举之后,基本上名存实亡,最多也就是加入了一些强大的地主豪族。

所以,曹丕急需一种切实的、符合他的利益观的政策,来选拔人才,陈群的这个没什么大毛病,曹丕基本上都听明白了,不过,他肯定是有疑惑的。

只见曹丕疑惑地说道:“长文的意思孤暂时明白,只是,这选拔的标准既然有家世这一要求,岂非能够淘汰大多数的寒门才子?”

陈群无奈的撇了撇嘴。

“魏王,毕竟世家之人的人才还是很多的…”陈群在‘世家’两个字上的读音咬得很重,于是,曹丕听懂了。

很简单,利益交换,你曹丕想要安稳的坐上魏王的位置,需要我们的支持,是,你现在有军权,你牛,但是以后呢?

那还真说不好到底谁怕谁了。

曹丕是个有智慧的人,他当然看得到以后的事,为了不坑自己的子孙后代,曹丕决定,自己背锅。

但是,曹丕并非看不到这个制度的缺点所在,很简单,要是选拔的人徇私舞弊怎么办?

所以,曹丕其实还是有些犹豫。

“待孤思量一番,长文先回家写个条臣上来。”

夜晚,曹丕突然袭击黄襄的家中,把他给吓一跳。

“臣不知魏王驾到,有失远迎,还望魏王见谅。”

曹丕很大方的挥挥手:“无妨,孤也是不请自来,怎么,黄司马不请孤进去坐坐?”

黄襄自然表示,那不可能,怎么敢不欢迎,您赶紧进来,随便坐。

曹丕喝了一口茶,道:“白日里,陈尚书所言,仲礼可有什么见解?”

“不敢,臣确实有一些浅见。”说实话,以黄襄此时的地位,他的态度有些卑微过头了。

不过曹丕也没说什么,示意黄襄继续。

黄襄清了清嗓子,道:“陈尚书之计策,自然是好的,不过,既然是人,那肯定有不妥之处就,大王或可如此,地方只选拔官如若世家之人担任,其家族必须放弃至少一半土地,并且嫡系迁入邺城。”

曹丕愣了一下,这个办法也不是不行,但是有个问题,就是。

“仲礼凭什么觉得,这些个世家能够放弃他们耐以生存的能力,要知道,土体越多财富也就越多,家族自然也就越强大。”

黄襄赞同的点点头,旁的不说,就冲他老爹和兄长的所作所为就可以看到,一个劲儿的想方设法扩大自己土地,要不是黄襄压着,他兄长都想要上天了。

不过,黄襄自然有他的说法。

“大王所言极是,尚书令有些想当然了,臣以为,尚书令今晚或许会去和几大世家商议此事。当然,臣有一计策,谓之钱庄?”

曹丕此时的表情大约就是一脸懵、几何懵、总之各种懵,不过还好他没破口大骂,只是示意黄襄继续。

“臣之所言钱庄,和普通钱庄不一样,臣的钱庄,不管谁向里面存钱,都不收取保管费用,相反,臣还要给他们利息。”

“嘶…”曹丕吸了一口气。

道:“这样岂不是亏死?”

嗯,当时的人这样认为,没毛病。

黄襄笑着摇摇头,说道:“不会亏,虽说给他们利钱确实是在付出,但是,一旦有人资金周转不过来的时候,这个钱庄自然也是可以借钱给他的,不过这利钱嘛,也是要有的。这一去一来,这钱庄不就挣到钱了?”

看着曹丕有些心动,黄襄又说了一句。

“最重要的是,世家之人的所有钱都在大王的手中握着,他们还能翻出什么花样来?”

曹丕听完,狠狠的点了点头。

五日后。

这是曹丕做魏王以来的一次重大朝会,内容是第一次朝会,除开确实来不了的,基本上都来了。

自然而然的,在各地长官做完政绩报告之后,尚书令陈群马上提出了昨晚向曹丕提出的想法,引起朝中一片震动。

但是,这里面有部分人还是老神在在,显然,陈群是和他们通过气了的,而这一点,让曹丕多心了。

毕竟,昨晚黄襄提到过陈群会去想办法逼宫。

其实黄襄并没有这么说,只是曹丕先入为主的想到,陈群联合一群人说出这个决定之后就就是像拉一群人逼宫。

实际上,陈群是为了让几大有话语权的世家们先知道,方便支持曹丕。

这就是,同样的事情,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一样了。

于是,听完陈群再一次的详细讲解之后,曹丕平静的说道:“长文所言,倒也不是不行,不过,孤决定,考举和九品官人法并行,凡是一郡之中正官,其家族必须全员落户邺城,放弃大部分土地。”

好家伙,黄襄只是说家族嫡系,曹丕到好,想着一网打尽了。

这下子,群臣面露难色了,本来么,大家伙儿是准备支持曹丕的,然而这样一来,就没人敢说话支持曹丕了。

还是陈群站了出来吧缓缓说道:“大王,土体,乃是各家的私产,大王不能罔顾律法啊。”意思就是说您能不能别整这些幺蛾子,咱们好好的行吗。

这种话,让曹丕对陈群真的不满意了起来。不过,现在不是针对他的时候。

于是曹丕继续道:“孤允许他们和孤一道,建立我大魏最大的钱庄。”

看着众人一脸茫然的样子,曹丕笑了笑,缓缓道出了黄襄所讲的内容。

让众人开始思索起来,没有人是傻子,但凡解释的很清楚的东西,这些个心思贼精的人,都会想得到里面的道道。

一些人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杨家的一位侍中说到:“大王所言,臣以为可行。”

弘农杨氏的发言,引爆了朝堂,再加上江夏黄家、河内司马家、颍川集团集体的赞同,这一项决策,顺顺利利的就这么决定了,至于能不能完善的实施,那就需要慢慢看了。

只见钟繇轻轻的说道:“大汉自高祖刘邦起,迄今已有四百余年,然,天子之不作为、甚至于亲小人远贤臣,早已失却人心,大王当应天命,承大统。”

这是在表示,我们这些个世家,支持你,你也应当回报回报,比如,升官,就是不错的选择。

这就是曹丕想要一网打尽的要做出的妥协。

于是乎,呼啦啦一群人跪倒在地,齐声说道:“还望大王应天命、承大统。”

曹丕不发一言,大步离去,徒留下这一群‘逼宫’之人,以及,似笑非笑的黄襄和司马懿。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

小说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