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抓住他的把柄
“院长,我不是现在立即辞职,不过,我希望您可以给我一次自由选择的机会。”
赵牧跟医院签了三方,当初一腔热血来到香城医院,最低的签约时长就是六年。
意味着陈建国至少还有他五年多的劳动合同。
从上次陈建国来找他续约修改合同就看得出,陈建国已经意识到赵牧非同寻常,想把他留下。
这种情况下,赵牧想顺利辞职几乎不可能。
于是赵牧正好趁此机会,提出这个要求,以便日后往更好的地方走,也可以走得顺当。
陈建国眉头紧蹙:“说老说去,你还是打算好了要离开香城医院对吧?”
赵牧不否认,只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相信院长心里也清楚,我们医院虽然在香城是老大,但是拿到全国范围内,几乎没有存在感,我想学更多的本领就必须往上爬。”
离开香城医院只是早晚的事。
这话说得很明白了,陈建国因为儿子的事心神不宁,又被赵牧突然摆一道,脑子一时半会儿缓不过,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赵牧乘胜追击:“刚刚院长说什么都可以,我只有这一个请求……要是院长真的做不到,那也就只能算了。”
这……
陈建国神色为难,看了眼ICU里还没清醒过来的陈华,狠了狠心,对赵牧说:“这件事我考虑考虑,唉,其实你要走我还真是舍不得啊,我本来是真的打算替你争取深造机会,留下来,我们医院一定会给你最优待遇。”
“多谢院长好意,但我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
陈建国不说话了。
赵牧继续说:“您放心,还没到我要走的时候,只是您提到了,我就正好跟您要一句话,到时候免得太突然。”
免得走不掉。
一条人命的恩情压在头上,陈建国再算计也没办法了,点点头:“行吧,这是我欠你的,不过我有个条件。”
“您说。”
“起码提前半个月跟我打个招呼,好歹让我有个准备。”
一个没啥职称的新人医生要走,用得着特意跟院长打招呼么?赵牧心里大概猜到陈建国可能有二手准备,但还是点头应下。
反正他有足够的底气。
陈建国揉了揉太阳穴,疲惫不堪:“昨晚值了夜班,今天早点回去休息吧,我给你放两天假。”
“不用,我照常排班。”
陈建国诧异:“到底是年轻人,干劲足,真不用休息?”
“今晚不就是休息么,没事。”
“行,改天一起吃个饭,再详细聊聊。”
赵牧找了理由走了,陈建国在ICU楼层多待了会儿,又给孙昊打了个电话:“到二栋来一趟,我有事问你。”
孙昊虽然困惑还是来了。
院长办公室里只有他们两个。
孙昊仗着实力突出,在陈建国面前也底气十足,简单打了个招呼就自顾自坐下。
陈建国问:“你跟赵牧现在怎么样?”
“哪个赵牧?”孙昊习惯性装傻。
“急诊科,前几天才带人去了趟唐城,别跟我说就不记得了。”
孙昊有些讶异,没想到陈建国连这种事都知道,于是反问陈建国:“是姓赵的这小子最近惹事儿了?”
陈建国摇头,只说:“我看你几次三番私下跟他接触,是不是打算带他上飞刀?要是他上了飞刀最好给我留点证据。”
陈建国知道飞刀的事,孙昊并不意外,甚至心里清楚,他这些年之所以能相对自由地获得飞刀机会,且是隔三差五有时间出去安排飞刀,差不多也是上头的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他是医院的招牌,只要做的事不过分,都不至于闹僵。所以孙昊只是刚开始有些慌乱,很快面色如常。
只是赵牧名不见经传,院长为什么这么关注赵牧的一举一动?而且看样子是之前就对赵牧感兴趣。
孙昊暗自思忖,然后说:“院长,他是不是做了对不起医院的事?”
他倒是没拒绝也没答应留证据的事。
陈建国嗤笑:“他救了我儿子的命,结果扭头就要跟我谈条件,让我答应以后时机到了就无条件放他自由。我就没见过这么不识好歹的人,我身为院长亲自找他谈,他就给我这么个回答。”
原来是这样。
孙昊露出了然笑容:“院长你放心吧,这事包在我身上。”
说到底赵牧再有天赋,也是涉世未深,他俩老狐狸联手,还不信摁不住一个初生牛犊。
而另一边,赵牧回到急诊科,照惯例进行查房,昨晚收治的危重症全都转移到相应科室,他手头最严重的,还是苏莉莉的父亲,所以把他留在最后。
上午十点,赵牧来到苏光辉病房。
“赵医生。”苏莉莉也在,看到他还是习惯性立即站起来。
赵牧微微点头示意,径直走到苏光辉床前,血栓消了90%,且没有再累积扩大的迹象。
恢复得不错。
在床头的柜子上,放着一个迷你速写本,深蓝色彩铅笔底下是一个还看不出模样的轮廓线。
不知道怎么,赵牧想起在网上po他的那个网红记者,似乎就是用彩铅画的画。
“赵医生,关于昨天的重大车祸,我可以采访您吗?”
清脆的女人声音出现在身后,让赵牧微微一顿,很快收回思绪,回头一下对上苏莉莉的眼神。
清澈的带着崇拜的眼神,被他撞了个正着,略带慌乱地避开。
赵牧隐隐觉得有些奇怪——她这什么眼神?
苏莉莉看他不说话,主动亮出记者证解释:“是这样的,昨天傍晚的重大车祸是大新闻,我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地搜集相关信息,然后整理成稿子发出去。如果、如果您有空的话,希望能具体跟我聊聊昨天的发生经过。”
她有点不好意思对上赵牧的眼神。
赵牧看了看时间:“抱歉,我要下班了。”
“那……那我请你吃午饭,我们找个地方慢慢说。”苏莉莉似乎鼓起了很大的勇气。
同事们都去搜集车祸发生经过等消息,只有她把目光放在医院急诊科的抢救过程上,打算尽可能完善车祸的各方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