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朝堂争端

加入书签

李世民和王德的对话没人知道,李渊也不知道自己的那群嫔妃全都遭了李世民的“毒手”,个个都被暗中下了堕胎药物。

但就算是让李渊知道了,他现在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反应。

他早就不是当初那个想着用造小人来恶心李世民的太上皇了。

经过了在天工学院近一年的学习,李渊觉得自己整个人都升华了不少。

原来这能治世的不止有圣人学说,还有这天工学院的数学、物理学等知识。

现在,李渊坚定不移的相信,只要李言按部就班的发展下去,即使不去主动造反,也迟早能成为大唐暗地里的掌控者。

相比于自己这个被儿子造反然后遭到软禁的太上皇,李渊觉得未来的李世民在不知不觉中逐渐被李言架空,似乎也挺有意思的。

当然,给李言灌输造反思想也绝对不能停下,唯有让李言发自内心的愿意造反,李渊才能获得满足感。

李渊一边思考着,一边继续抱着天工学院的数学教材认真的学习。

……

时间再次缓缓推移,来到了深秋时节。

往年的这个时候朝廷已经开始准备入冬,大部分事情早就忙活完了。

但是今年却是不同,今年的长安来了不少异国之人。

由于大唐早早的打灭了突厥、薛延陀,逼得大唐西方边境的异国皆尽称臣纳贡。

大唐的名声提前通过丝绸之路远播,也通过海上的航路想着东南亚方向传播。

正因如此,在今年入冬之前,长安城里除了那些异国的商人之外,也来了不少使节,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来自某个岛国的遣唐使、学问僧、留学僧。

若是按照正常的发展速度,这批人还要上几年才会来到大唐,在他们来到大唐之后则会学得不少大唐的文化,并将之带回了自己那一亩三分地。

不得不承认,这个如今的名字还叫做东瀛的国度确实有着非同一般的学习能力。

他们此行来唐,就是闻得大唐威慑四海的名声,希望能够学些东西回去。

“尊敬的大唐皇帝陛下,我等为海上小国东瀛国的使者,我等听闻大唐之名威震四海,您天可汗之名即便在我东瀛国也如雷贯耳,我等此番来唐,特为您带来了奇珍十件? 做为国礼,以表东瀛国对您的尊崇? 希望大唐可以与我东瀛国的学问僧做上一番交流。”

大朝会上,东瀛国遣唐使对李世民的态度相当恭敬,也给李世民带来了十件确实算是不错的宝物。

“朕准了,尔等可与我大唐国子监好生交流一番。”

李世民被一顿马屁狂拍之后,心情大好? 先前大半个月忙碌带来的疲惫仿佛九霄云散一般? 整个人都舒爽了不少,很是爽快的就答应了这东瀛国使者的文化交流请求。

然而? 东瀛国遣唐使的下一句话却是令李世民怎么都没想到。

“尊敬的大唐皇帝陛下,我等听闻天工学院乃大唐第一学府? 不知我等可否去天工学院交流一番?”

东瀛国遣唐使并不清楚国子监与天工学院之间的差别,他们只知道在他们来的路上,几乎所有百姓都在谈论天工学院。

根据大唐百姓所言? 大唐能有如今的光景? 四成的功劳都将归于天工学院? 剩下六成之中? 五成归于天工学院的创办者秦国公李言,最后余下的那一成则是朝廷对天工学院的支持。

至于说国子监?

抱歉? 这东瀛国遣唐使还真没听旁人说起过。

就在东瀛国遣唐使此话说出的瞬间? 朝堂上相当一部分人的脸都绿了。

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如今大唐国子监祭酒孔颖达? 他这张脸可不是一般的绿? 那时绿中带红? 红绿之间透露着隐隐压抑着的怒气。

(人物性格架空,切莫对照史实)

朝堂中不少人的目光都极其玩味的看过了国子监一系的官员? 孔颖达感受到的同僚目光是最多的。

于是乎,孔颖达总算是憋不住了。

“启禀陛下,臣要弹劾秦国公李言!”

孔颖达似乎是憋了很久? 他早就想弹劾李言了!

“哦?孔祭酒你想弹劾秦国公何事?”

李世民的表情略微有些垮,他上一刻的心情还不错呢? 结果下一刻就被完美的破坏了。

弹劾李言?难道孔颖达不知道李言是他李世民的儿子么!

行吧,孔颖达还真不知道。

“启禀陛下,臣听闻,秦国公所创的天工学院,在长安招收了学子两千余名,且天工学院的先生只有区区三十五人!”

“臣还闻得,这三十五名所谓的先生,原本只是那天工院的工匠!”

“他们甚至根本不传授任何圣人学说!反而只将学院划为了臣闻所未闻的数学、工学两科!”

“甚至这三十五名工匠还是秦国公李言一个人教出来的。”

“莫非这秦国公是把自己当成了孔圣?莫非那三十五工匠能比七十二贤人?莫非那天工院的学生能比那孔圣三千弟子?”

“臣要弹劾李言,不敬圣人!误人子弟!蛊惑人心!动摇大唐万世根基!”

“臣恳请陛下,严查秦国公,以正天下学风!”

孔颖达越说越激动,似乎对李言恨之入骨。

孔颖达说完,当即深深的弯腰鞠躬,好似在以身作则,要为天下莘莘学子,肃清不正之风一般。

见到孔颖达如此行事,李世民的脸更垮了。

若是寻常时候,李世民或许还不会如此厌烦,反手就能将此事给压下去,区区一个大儒而已,朝廷缺了孔颖达一个又不是不能运转,想要国子监祭酒这个位置的人更是一抓一大把。

但是如今,这朝堂上可不止是大唐的百官在场,这里还有那东瀛国的遣唐使!

孔颖达的如此做为,摆明了就是要借外人之口将此事传遍整个大唐,乃至传遍整个天下。

此等令家丑外扬的行径就足够让李世民对其生出丝丝杀意了。

更何况孔颖达弹劾的人还是李言!是他李世民的亲生儿子!

此刻,整个朝堂都陷入了沉默,唯有那些不明事情的东瀛遣唐使一脸懵圈,四处看着。

“启禀陛下,臣不认同孔祭酒的说法!”

见到局势有些不对,李言的嫡系人马葛大海当即就跳了出来。

他愣是以自己五品官的身份,开始当朝反驳孔颖达这个三品大员!

“你说说看。”

李世民阴沉着脸,让葛大海自由发挥,他知道葛大海和李言的关系,也知道葛大海自身“口才了得”,李世民愿意让葛大海尝试一番,看看能不能扭转这个局面。

要知道,先前孔颖达给李言扣下的帽子不可谓不重,并且人家还说的有理有据,李言的天工学院却是从来就没把儒家学说放在眼里,或者换一个说法,李言那边从来就没准备宣扬什么百家学说,天工学院完全是自成一家。

“启禀陛下,据臣所知,秦国公的天工学院对数学,也就是算学一道独树一帜,天下无一算学大家可与天工学院的算学相媲美。”

“且据臣所知,天工学院的工学一脉亦是天下机械生产的主导者,今年大唐各地赋税比去年多出整整一番,便是天工学院工学一脉之大功,臣并不知天工学院如何会与孔祭酒所言误人子弟、动摇大唐万世根基扯上关系。”

“臣以为,天工学院乃铸造大唐万世根基之功臣!反倒是孔祭酒所言,处处充满了蛊惑人心的意味。”

葛大海在朝堂上混久了,也学会了这一套文绉绉的说法,如今的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只会阴阳怪气的朝堂新手了。

“陛下,臣附议!”

“臣也附议!”

“俺老程觉得没毛病。”

葛大海话音刚落,周成、张强两名李言的嫡系立即跳出来附和,程咬金也顺势出来刷存在感。

在这几人的带动下,朝堂中凡是和李言关系尚可之人,皆站出来说了几句,包括侯君集、李靖等。

当然,孔颖达背后代表的可是传承了千年的儒家派系,朝堂中同样有大量官员站出来为孔颖达说话,认为李言的天工学院确实存在极大的问题。

在朝堂众人辩论不休时,东瀛国的遣唐使倒是眼观鼻鼻观心,开始了看戏,全然没在意这一场动荡就是他们掀起的一般。

“陛下,臣先前之语确实有些错漏,但天工学院不教人伦纲常、不遵圣人学说亦是确有其事,臣以为,天工学院应被国子监取缔,舍其糟粕,其算学精髓,可由当世智者,共同钻研,传于国子监。”

孔颖达再度出言,只不过他的话倒是差点让整个朝堂的官员大脑宕机。

众人是见过无耻的,但没见过如此之无耻的,这一字一句间满是贪婪的味道。

按照孔颖达的意思,那就是天工学院不止是合该被取缔,就连秦国公创造出的诸多心血果实都要被人摘走。

而这想要摘取旁人成果的,赫然就是这位当世大儒。

听到了这番话,满朝的人都不知道该如何去评价了。

其中葛大海、周成、张强三人甚至有被气到,差点没忍住破口大骂。

幸亏在三人情绪失控之前,有一名重量级的人物发话,这才让葛大海三人重新压抑了内心的怒火。

“陛下,臣以为,秦国公李言,算学、工学皆可自成一家,天工学院于大唐亦有千秋之利,大唐绝不可自毁根基!”

开口者不是旁人,正是某个千古杠精。

魏征一开口,顿时就给御史台的一众喷子定下了方向,满朝的舆论方向当即开始朝着对李言有利的一方倾斜。

孔颖达的脸色顿时就变了几分。

他在刚刚开口的瞬间就觉得有些不妥,他确实是眼红李言独创的全新算学和工学。

而他之所以回生出如此明显的妒忌之心,其实也和他背后的儒家势力有关。

自大唐立国以来,天下求学者众,九成皆学儒,但就这今年以来,天下学风明显出现了变化,

大量年轻人开始向往天工院,开始向往那些能带来切实利益的知识。

天下从文者能做官的终究时少数,即便有运气上佳者以布衣之身当了官,但在没有背景,没有传承的情况下依旧会没落三代,以致成了寒门,最后彻底泯然。

因此,天工院也就成为了更好的选择,一旦学了天工院的知识,日后不论是当个账房先生还是去从事秦国公给出的机械研发、维修等工作,那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谋生之法。

更何况今年一整年大唐的变化百姓都看在眼里,那都是天工院的功劳!

而天工学院做为步入天工院的唯一阶梯,绝对是求学的极佳选择。

在声望、生源的双重流失下,孔颖达这个当世大儒坐不住那是非常正常的。

“朕也如此觉得,既然这样,此事就休要再提。”

“东瀛使者,朕便准许你们与天工学院交流。”

最终,李世民拍板定下结果,但也没对弹劾李言的孔颖达做出惩罚。

毕竟不管怎么说,孔颖达都是当世大儒,一旦朝廷对他反应过激,很容易引起民间的不满。

届时一旦天下读书人闹出事端,朝廷也不好收场。

因此,与其对孔颖达进行不痛不痒的处罚,还不如放任自流,等近日朝堂之事流出,儒家在民间的形象必然会受到极大的损伤。

这儒家也确实到了该整治一番的时候了。

面对皇帝的决定,孔颖达张了张嘴,似乎还想反驳些什么,但最终没有说出口。

他又不是傻子,自然看懂了皇帝的意思,他只能选择沉默,权当今日之事从未发生。

“我等谢过尊敬的大唐皇帝陛下。”

东瀛遣唐使看完了戏,赶紧回归状态,极其恭敬的九十度弯腰鞠躬,以示尊重。

……

一个时辰后,秦国公府内,李言得到了下人的通报,那个常来送旨的老太监,王德来了。

王德给李言简单的说明了情况,同时也开玩笑般的提及了大朝会的事。

“东瀛遣唐使?学问僧?来天工学院交流?”

李言提炼出了关键信息,丝毫没在意王德提到的朝堂争端。

李言现在在意的是东瀛人来到了大唐,而且还要找自己的天工学院交流,他在仔细考虑该如何处理。

要知道,天工学院里教的可都是干货,李言并没有那种无私奉献给全世界的想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

小说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