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并州风云 第六十五章韩成分地

加入书签

雁门郡

经过了雁门关下一番谈判之后,韩成和南匈奴大首领呼厨泉想法统一,基本达成共识。

南匈奴军退回并州北部,而娄烦关,娄烦县和阴馆县,这两县一关之地,成了韩成的领地。

待谈判结束,韩成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先去伤兵营,安抚伤兵。

这是韩成的惯例了,士兵身体受伤已经很痛苦了,可不能再让他们伤心了。

韩成亲自去往伤兵营一趟,即使受伤很重的士兵,内心也深怀感激之情,因为将军没有忘记我们,将军还记得他们这群受伤的人。

韩成从伤兵营出来,下令将阵亡后无处安葬的将士葬在一起,在雁门关南城门外修建忠烈祠,奋武军阵亡的士兵们的名字都可写入忠烈祠,受奋武军的世代供奉。

这一仗共俘获了八千多匹战马,通过谈判,还给南匈奴六千匹战马后,还剩两千多匹。当然凭着韩成的性格,留下的必然都是优秀的战马。

娄烦关中被南匈奴所俘虏的两千士兵,都被放了回来。

其中有些深感韩成的大恩大德,主动要求加入奋武军;但有些人不愿再参与战争,想回家,韩成却不批准。

将这些士兵和当时募得的三千新兵打散,编入到自己的奋武军中。

现在正是韩成缺人的时候,这些良好的兵源,韩成可不想放过。

再说了,他们可以给雁门郡三大家族卖命,却不能给自己奋武军卖命吗?

经过一番训练选拔后,将其中表现优异且骑术精湛者或者箭术超群者选拔出来,补充到青龙营和强弓营。

虽然韩成在并州的军队由这场战前的一万四千人锐减少到现在的一万两千人。

但这一万两千人可都是经过战争洗礼过的精锐之军,不是刚开始那一万四千人所能比拟的。

韩成的地盘从四县一关扩展到六县两关,整个雁门郡关内都属于韩成的地方了,韩成也把郡治所从平城县搬到了阴馆县。

关于军队驻扎的问题,韩成听取了长史沮授的建议,分开驻扎。

青龙营已经扩展到六千五百余人,由潘凤率领,驻扎在阴馆县外。

阴馆县是雁门郡的治所,也是一个战略要地,按照青龙营的速度,到达娄烦关及雁门关,最多需要两个时辰;到达其他县城,最远的也就四个时辰。

而强弓营的三千士兵,其中两千由魏延带领,在加上一千士兵,共三千余人,驻扎在雁门关,一边看守俘虏重建城墙,一边加强士兵训练。

剩下的一千强弓营和两千士兵由张郃率领,驻扎在娄烦关。

自从缴获了大量的战马,军中战马充足,两关之地各安排了不下五百的战马,一是打探消息之用,二是训练骑术,好成为青龙营的后备力量。

......

临近新年了,徐邈以及平城县的官吏更加繁忙了。

主要是为年后重新划分土地做好准备。

这就既需要对可用土地进行面积测量,又需要按照标准对每一户的人员情况进行统计核查,这些繁琐的工作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还需要大量的人手,这就导致了平城县的官员们繁忙不堪。

韩成出于对阵亡将士们的抚恤,在分地令上又加上了一条:家中男子参军战死者,可多分三亩下等土地。

且第一年免税;第二年只收取一半税,十八取一;第三年恢复正常,九取其一,算是对阵亡的将士们变相的弥补方式吧。

告示一出,家中有人参军且阵亡的百姓们皆大呼韩成仁义,也让原来没参军,或者没选拔上的人大感失望,那个士兵不希望将军如此?

徐邈将分土地事宜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是将原先城中百姓的土地,按照分地令的标准补足。

在平城县原来居住的各家各户都有或多或少的土地,但和韩成将要分给他们的土地数量相差甚远。

于是在过完新年,正月初八这天,天还没亮,原来在平城县的拥有土地的百姓都聚到城外准备分地的地点,等待着土地的划分。

虽然在年前这些人的家中人数早就上交给了平城县衙,县衙也已经派人一一核实并通知他们,正月初八辰时到达分地地点就可以,承诺一定将土地分给他们。

但在这个年代,土地是农民的命,有了土地,才有吃的,才有活下去的可能。

这个时候,大家在家也都待不住,所以早早地就来了。

即使寒风猎猎,也挡不住百姓们内心的火热。

待平城县县令徐邈带领一众官吏来到分地地点,远远的就看到了这群百姓,百姓们见到徐邈来了,心中一个激动,终于来了,我们的徐县令和土地终于来了。

徐邈办事干练,也不墨迹,当即下令,分地开始。

待徐邈说完后,分地地点由原本的人言嘈杂,瞬间变得寂然无声。

只听见县内的主薄读着名单以及名单上的人的分地的数目。

“刘生,家中成年男子一名,老人,孩童共三名,妇女一名,共分得七亩半中等土地,现已有三亩中等土地和四分上等土地,还剩两亩三分上等土地,在城东李乡,距离你们家也不远。先去看看吧。”

“李凯,家中从军者一名,老人两名,无妇女孩童,共计五亩中等土地及一亩下等土地。现已有四亩下等土地,还剩三亩半下等土地及一亩中等土地,在城西思武乡,也不远。”

......

当主薄念完后,自有县衙内的掾、史等官员将百姓送到乡秩,里魁手中,让他们带着百姓前往自家的土地去看地,若人员不够,还会有亭长,亭丁前来帮忙。

因为是第一次分土地,关系重大,韩成带着一干亲卫前来视察分地点。

当看到一切有条无紊的进行着,心中对徐邈的能力表示赞同。

这个徐邈,做事有条理,办事有规矩,能力极强,深的民心,是治理地方的好手。

正在韩成出神的思考徐邈时,一对夫妻带着一个孩子走到徐邈跟前,二话不说,磕头跪拜,嘴里说着:

“感谢县令,给了我们土地。原来我们只有区区两亩下等土地,常年吃不饱。我们吃不饱不要紧,但孩子也跟着我们挨饿,没有人来管我们。

现在徐县令来了,给了我们土地,我们的孩子便不会挨饿了,我们以后就算是当牛做马,也会报答徐县令的大恩大德。”

周围的百姓听到了这两口子的话,觉得说出了心中所想,也没什么多余的语言,只是一起跪地叩拜徐邈,徐邈感叹道:“百姓就是如此,谁对他们好,他们便敢用一生去还。”

若是平时处理政事遇到这种情况也就罢了,但现在这种情况,徐邈怎么敢接受他们的叩拜呢?

这时,徐邈回头一撇,突然看见韩成站在不远处,一脸尴尬的说道:“这是太守大人的分地令,我只是以令行事罢了。太守大人在那边,你们去感谢他吧。”

心道:“主公会不会因此而多想啊,自己只是按令行事,可没有鼓动过百姓。”

韩成看到此时场景,微微一笑,对着百姓们大声说道:

“我刚才就来了,大家的感激之情,我韩成看到了。大家莫要激动,回家将土地种好就是对我韩成最大的回报。毕竟我不种地,我还要吃你们种的粮食呢。”

韩成的玩笑话,第一句明显是说给徐邈听的,徐邈听后,紧张的神经为之一松;

后面的话,让百姓们的心情更加激动了,太守大人年轻而且不做作,听听这说话,多平易近民啊。

百姓们听后,暂时不顾得分地了,跑到韩成跟前再次叩拜,嘴里感谢之声纷不绝耳。

韩成感觉自己来到这个世界没白来,至少能让这一方百姓有地种,有饭吃,能更好的活下去,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待第一步城中原来百姓的土地分完了之后,便是被南匈奴掠夺的百姓的土地分配了。

这些人的土地不用补足,每家有多少人,就分多少土地;

徐邈早早将在平城县的这类百姓变成了村落:小到一百户一个村落,大到五百户为一个村落。

然后令县衙的官吏,按照标准,每村每户的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土地分配。

在随后的五天中,平城县的分地事宜,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终于在第六日上午结束了平城县城的土地分配。

雁门郡在东汉末年,大概有十八万百姓,随着丁原的离去,少数民族经常南下掠夺,导致数十万的人口逃到并州南部。

虽然性命在,但没有土地,只能卖儿卖女的给大户人家干苦力,才能换得一点粮食用以生存。

当韩成在北部分地的政策传到并州南部,逃离并州北部家园的百姓以及各地的流民,均往并州北部走,争取可以分点土地,得以更好的生活。

这是韩成所料想不到的情况。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

小说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