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帐中答
果然不出绮世所料,短短一天之内,庐江军就攻破了江夏军设在城外的大寨。江夏军在得知太守黄宗的死讯之后,城外的军队率先崩溃。然而战果也如同绮世猜想那样,庐江军攻城受挫,转而侵扰江夏地界。
等孙绍赶到前军大营,已经是黄昏。在那里,江东现在主公,他的亲叔叔孙群,召见了他。而且,孙群特意要求参加奇袭江夏城、斩杀黄宗的行动人员都一起位列。
孙群要表彰他们,而且更想了解具体的行动细节。这个要求提前交代给了孙绍,所以绮世也为孙绍准备了一套说辞。
高旗大帐,亲兵环列,江东之主孙群端坐在上座。
绮世是有过听闻,说孙群黄发绿眼,天赋异象。当面去看,却发现传言是夸大其词。用绮世的眼光来看,不过就是有些西域血统罢了。
作为孙羽的亲弟弟,血统却不一致,否则孙绍也应该有些西域面相。
这个问题肯定要查证了,不过不是现在,现在的绮世换了一身白衣,等在大帐门口。她努力地不让自己引人注目,因为在她身旁的花蝶毫不掩饰的观察着孙群。绮世感觉到,孙群的目光越过了孙绍,正有意无意的在打量她。
“主公,末将孙绍觐见!”孙绍在军营之中,单膝下跪,双手在胸前行了个抱拳礼。
孙群笑道:“云汉啊!咱们之间不必多礼,你这次穿越大别山,奇袭江夏城,还把黄宗那老贼给杀了,真是立了大功了!”
孙绍低头道:“自从接到周太守的命令,绍不敢懈怠,幸不辱命完成任务。然而还是有遗憾,那就是没有把黄宗的首级带出来。”
孙群拂袖一挥,笑道:“不必苛责自己,你们能深入敌穴,诛杀黄老贼,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我看战报中提到,黄射平日里隐藏极深,装作是纨绔子弟,实则对江夏军上下还是具有一定的掌控力,可有此事?“
孙绍道:“确有此事,黄射平日里花天酒地,其实都在笼络江夏军将领。主公,强攻江夏城得不偿失,对江夏的攻略需要另寻他路,还请主公明鉴。”绮世判断孙群已经无意于攻下江夏,但孙绍可以主动提出,为后面的话做好铺垫。
孙群果然问了:“哦?云汉对于江夏,可有良策?”
“与江夏对峙的庐江虽然经营多年,但毕竟与北方的合肥相接。此番江夏兵败,也有荆州坐视黄宗受损,拖延不救的原因,所以在将来江夏有可能会与曹家联络,共同制衡庐江。如果我们在与江夏一江之隔的会稽郡选一良址,派驻部分兵士,一来可以监视江上动静,二来如果主公再攻江夏,也可以跨江截断江夏与荆州的联系。”
孙绍说完这些话,绮世偷偷观察孙群的表情。这种程度的谋略,想必孙群身边的谋士们都会提过。为上位者,多数也只是推波助澜。这个计策确实不错,但派驻的人选却尤为谨慎,为此绮世不惜动用了她在黄龙最后的人脉资源。
那个人此时就在孙群身旁,正在应答孙群小声的问询。
鲁严,字子敬,孙群身边重要的谋士之一,从前的黄龙成员,曾经还经营了一处黄龙宝库。绮世还没到庐江的时候,就提前联络了他。
因为周旭和孙羽的关系太过紧密,所以周旭自始至终都不敢为孙绍发话,而是默默地为孙绍提供帮助。但鲁严不同,他与孙羽并无深交,所以现在就到了发动的时候。
果然,在征询完鲁严的意见之后,孙群沉吟片刻。“云汉所言极是,只是会稽郡江边浅滩沼泽颇多,难以驻守,不知云汉可有良址?”
孙绍道:“绍观察地图,又去信询问仲异叔父,得知有一个合适的地点,便是柴桑。”
孙群大笑道:“英雄所见略同,刚才鲁子敬也是这般意见。“他笑完,话锋一转:“对于驻守的将领,云汉可有推荐?”
孙绍早就经过绮世之前的演练,再次单膝跪地,朗声道:“孙绍毛遂自荐,愿意去柴桑驻守!”
孙群也是人杰,他既然开口询问孙绍,那便是松动了态度。孙绍这次立下的功劳很大,江夏城攻不下来,他便是首功。如何封赏倒在其次,大不了封他个牙门将军。但如何放置孙绍,怎样安排,却成了比较敏感的事情。因为短短一日之间,在庐江军中,已经开始流传孙绍奇袭江夏城的事迹。
孙群开始后悔当时听从孙香和陆谦两个人的游说,同意孙绍北上庐江了。孙绍在建安县立下降服山越的功劳,并且还得到了孙香和陆谦的认可。孙香代表着孙家宗族的态度,而陆谦代表着江东四大家族的意见,这两波势力同时为孙绍求情,孙群不能不给他们面子。
可谁知道,孙绍到了庐江,竟然又立下战功了。
所以这一次还是要将孙绍调走,虽然说孙绍主动要去柴桑,难免会有猫腻。但孙群这点自信还是有的,就算会稽郡太守,自己的堂兄孙瑜支持孙绍,那也不算什么。会稽郡毕竟还是穷山僻壤,又有山越作乱,所以还算是合适的地方。
柴桑地处长江南岸的突出部,距离江东的势力较远,易于遭到荆州军的袭击。孙绍既然要去,也有可能是要远离自己,那就让他去尝尝战争的滋味吧!
还有一件事,孙群尤为在意,根据探子的汇报,孙绍的突然发迹,似乎与他身边的一个侍女有关。而这个侍女,此时就在帐门口等候。
自己打压孙绍的一番布置,好像都被人看穿,然后进行了反制。
想到这里,孙群道:“既然如此,那就任命你为柴桑守备,封为门牙将军,即日起赴命吧!“
孙绍强压抑住心中的喜悦,他郑重道:“云汉领命!”
孙群笑道:“好了,接下来我想见见你身后那些勇士,听他们讲讲江夏城一战的各种惊险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