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非你不可
银秋城,衙门。
到了腊月,就像年前最后的忙碌。
就这时候,汪汝迁又要回去,一来一回算四天。
老吏几乎无法夫吸!没有汪汝迁、谁干活?
但他给妹妹烧七七,可真不好拦。
大家都听说他妹妹死的很惨,做兄长的,也就尽一点心了。
汪汝迁现在可以很平静了,活着都有不同的意义。
读书人,不是治国平天下吗?平天下用不着他,但他一定能尽一份力,不让书白读。这就是娘和妹妹供他读书最好的延续了。
书没白读,她们没白死!要让更多人敬她们,没有不光彩。
门口,又被丁鹏家的人堵了。
林根和林枫一块来接的,所以护着汪汝迁,看丁鹏这是大哥一家来齐,和丁鹏有什么关系?
大哥不知道从哪儿弄的人,直接下手抓。
我屮!衙门进出有多少人?都被丁家的操作看傻眼了。
林根、林枫动手。
三班衙役都冲出来,将丁家一伙都扔到牢里。
县尊下令的,这抓的一点毛病都没有。
事情解决,汪汝迁淡定的坐车,回家。
其他人还在目瞪口呆,很快又传遍全城。
衙门里,丁家那些人在乱吠。就是一顿打。
衙门里打和外边打不一样,知县就看着,有哪个来送银子?
汪汝迁回到“林下”府,看着才挂上去的匾,很好。虽然他不走大门。
侧门就挺好走的,进去、关门,外边爱怎么看怎么议论,反正这围墙够高。
修这么结实的院子真的太好了。
汪汝迁到自己的院子,看这基本布置好。
他是忙,大家会帮他。
那翠玉以前是伺候一个不学无术的公子,这不全照着那个来。
汪汝迁也没那么讲究,以后想讲究也可以再弄。
他住西次间,西稍间放东西。东次间留着,好友来了可以住。
隔壁、就是顾家,好像又有动静,其实挺有意思的。
罗槐跑过来喊:“主子回来了。”
汪汝迁一愣,回的这么快?
这天气,跑一趟尧山县至少半个月吧?这十天都不到。
汪汝迁不觉得小娘子是要和他回板桥乡,她跑的那么辛苦,回来了也该休息。
汪汝迁自己回去就好了。妹妹和娘不一样,他也没想怎么搞。
现在离衣锦还乡差得远。他只想妹妹安宁。
后边林庐,燕旻坐在那儿就不想动了。
虽然回来慢了些。但去的时候那么累,回来多一步都是辛苦。主子还跑去行侠仗义。
他没去,他做不到。他就坐在这儿不动了。
野蔓好好洗了个澡,也是不想动了。
翠玉看着她瘦下去的脸,就特别心疼。
野蔓使劲安抚丫鬟:“不出去,以后哪儿都不去。我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王素宁问:“逛街也不去吗?”
翠玉生气的骂她:“没看主子累的?”
王素宁回:“不是主子在哄你吗?”
翠玉错了,她去给主子弄吃的。
王素宁和苒若铺床,弄衣服。一定要穿漂漂亮亮的。
翠玉端着一大碗排骨面过来,又将骨头去了,把肉喂到主子嘴里。
野蔓饭来张口,等排骨吃完,面还在。
燕旻喊:“把面给我。”
翠玉把面给他,干脆去再端一碗、羊肉,甘氏给主子准备的。
野蔓就能吃,吃的十分幸福。
翠玉看着放心多了,至少好好的回来了。
听说冬天,商队出事的不少,要么是牛马摔坏了。
汪汝迁回来一般不说衙门的事,不过罗槐在外边可以听说不少,回来说一说。
在银秋城时间长了,慢慢也会听到一些,商人富,也是真的难。
别人想经商,都得考虑清楚,搞不好就倾家荡产。能家财万贯的都是少数。
翠玉把主子一直伺候到上丶床睡下。
这后边就住不了几天了,搬到前边正院住着才舒服。
汪汝迁在这边住最后一天,回来就先搬过去。
燕旻就睡了个昏天黑地,实在太酸爽了。
***
板桥乡。
汪汝迁坐着马车回来,是中午。
天好,大家好像有什么、都围过来。
街坊邻居都知道了:“听说你在衙门啊。”
“汝瑛几时能给她一个公道?”
“尤家好像挺倒霉的,又被荣家讹上了。”
“那是讹吗?荣佯一儿一孙都折在尤家手里。”
“那你怎么不说尤家兄弟都死在荣家跟前?都知道要对付尤家,但也没有这样的。”
“这样啊,荣家拿一儿一孙来对付尤家,他图什么?”
“嘿嘿,就像尤家不在乎那嫡子,荣家连亲孙女都不要的,要不然荣佯在场为什么不拦?”
“荣佯带着孙子到富州,看着他孙子捡了揭济的女儿也不管。”
汪汝迁在闹哄哄里回了家。
他家没多大变化,后边的房子没修好。
街坊邻居还有枫杨村好多人来帮忙,人多到呆不下为止。
大家看着汪汝迁、都很高兴。
李盛拉着他,有关心没喜色:“不是说不回来了?”
汪汝迁说:“我就是帮忙,又不是非我不可。”
李盛点头。汪汝瑛的事更重要。她走得太可怜了。
死、比起奇耻大辱、好像都不算什么。最耻辱的是,那些人还活好好的。
每说一次歼杀、对汪汝瑛都是一次耻辱。
可是,她短短的十三年,别的都没享受到,就经受了这种惨烈。
汪家的房子和之前差不多,里边其实收拾的好多了。
房子收拾起来都是好的。可以想见,后边的房子修起来,会有多好。
要是母女俩在,就过上好日子了。
汪汝迁看着廖家人,也是蛮放心。
大家都要活着。
胥防过来,看着汪汝迁、其实有点复杂,因为他变化太大了。
只能说,以前的条件太差,现在给个机会,完全就飞了。
胥防扪心自问,他飞不飞的起来?自己不想回答。
当然,他还有很长的时间去努力,飞的慢一点,也是可以飞出很远。
晏景仁过来,还有一些同窗来。
汪汝迁对他们没什么好感,但也不赶人。
人生得一知己、或者三五好友,就很满足了。
只要没硬伤,也是能见面。何况,这种人有这种的好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