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海商出手

加入书签

玄真观,大家挺忙的。

一边忙放风筝,一边忙搞事情,荣翠筠还想搞。

野蔓在这边忙着。

一群纨绔跑过来嘲笑:“骗不到银子了。”

野蔓问:“荣翠筠躺那儿你们不去瓢?给你们出个主意,互相换娘。”

沈用贞这边一群纨绔、都惊呆了!

“这是什么魔鬼主意?”

野蔓承认:“我错了,那岂不是不孝?其实相互就可以。”

纨绔都疯了:“这到底是换娘还是换自己?”

野蔓说:“都换着试试?不是一天闲的找不着好玩的?”

一群读书人要把耳朵堵上。

野蔓老祖又不读书:“人家玩上吊、玩溺水,你们相互来,会发现以后关系更好了。”

王素宁抱着主子笑的不行!

有人真问:“有玩上吊的?”

有纨绔说:“有。不是一哭二闹三上吊那个,是真吊着玩。”

老儒呵斥:“这有什么好玩的?”

野蔓说:“这些脑子能想出什么正经的?”

老儒无话可说。

那些纨绔话挺多。

但有一大群人过来了。

这块、人多得是,这一群人特殊、虽然每个都特殊。

他们身上就是有不同的味儿。不是铜臭味儿,也不是海上腥咸味儿。

一大群人行礼,对九世善人尤为客气。

野蔓乐了,海州组团来的。

叶家一位管事四十来岁、先开口:“修渌河的河堤,海州叶家捐银二十万两。”

其他人都愣住!

汪汝迁代为回礼:“多谢!”

叶家的管事,不是光说就行,他跟着蔡文廷几人去认捐,银子那还得回头运。

下一个:“海州印家捐银十万两。”

下一个:“海州严家捐银十万两。”

下一个:“海州易家捐银十万两。”

天上的风筝都愣住了!

有人缓过劲儿:“这海上也太富了吧?”

野蔓义正辞严:“这世上富的多得是,更多得是为富不仁的。比起那些黑心钱、那些强盗,海商的银子是在海上拿命换来的。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每年为朝廷交多少银子?比起有些读书人,他们就像辰州那些老百姓一样,可敬可畏!”

辰州几个告状的,赶紧给海州的商人磕头。

叶家的管事签字画押好了,过来接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在海边、已经习惯了。我们能力也有限、能为朝廷、为百姓做点事,我们高兴!”

下一个管事:“渌河两岸那么大地方、都是好地方,老百姓好了,大郑能更好!”

有人已经弄明白:“辰州每年、除自己吃的,能提供百万担粮。钧都一年消耗二三百万担,军中每年消耗也是二三百万担。”

很多人震惊!

“辰州的粮那么多的吗?”

老娘们拍大腿:“难怪渌河决堤,钧都的粮就少了。”

“虽然有粮商故意的,但粮确实少了很多。”

“军中不是喊着没银子没粮?”

老举人喊:“辰州就是下蛋的鸡啊!”

野蔓看着,谁也不傻:“光从银子来算,百万担粮是五十万两银子,花二百万两银子修河堤,五六年也就赚回来了。”

一群商人看九世善人,能这么算?

野蔓点头,就这么算:“二百万两银子花下去,河堤修了,得了银子的老百姓能活,整个辰州能活。大郑,不允许任何一处倒下!”

众人激动:“修河堤!”

“修起来!”

野蔓说:“在钧都、以十口之家算,一个月买米两担,米价从五十文到八十文,一个月多支出六钱银子,如果粮价降下来,一年就能省六两银子。”

老娘们喊:“没错!”

男子也喊:“修河堤!”

一年六两银子多不多?钧都一般人家,一年收入就一百两银子左右,就算有二百两,这多出来的六两银子、绝对不少。

所以,粮价上涨,大家很受伤。

解决的办法很简单。

有人喊:“海州的海商,此等义举,惠及天下!”

海商有银子怎么了?孟家抢的银子还不多?

赈灾银二百万两就是孟家拿走的。

一些人咬牙切齿:“给他们买棺材。”

有人说:“那棺材可不便宜,好的几千上万两。”

有知情的:“奴才用的棺材都得几十两银子。”

野蔓看着,要说到棺材行了。

而海商出手,捐银直破百万两,很多人盯上了这银子。

野蔓干净利落:“渌河的河堤要修,照着百年千年的修!我推举一人当总裁,沈宁州。”

宁州人一齐叫好!

郦宗道一群人叫好!

海州一群商人很满意!他们银子捐出去也放心了。

老娘们哈哈大笑:“沈老爷管、再好没有了!他一生清廉,不会贪一两银子!他又有能力!”

辰州的人都满意,对着九世善人磕头。

野蔓说:“我没出银子,再这样、有人又要说我了。今日碰巧,我起个头。过了今日,我一概不管。不过,我还有个提议,诸儒、不论中式的或落第,都可以去辰州。搬石头、挑沙的活儿肯定不用干,但还有很多活儿。”

一群举人吓一跳!

野蔓不是故意的:“修河堤就是修河堤,不管赈灾。但辰州的人还有不少,修河堤应该不缺人,给他们的工钱、粮可以多算一点。诸儒每月也可以有三到五两银子的补贴。辛苦是辛苦,愿意的去,若是去了不干活,我保佑他跌河里淹死。”

一大群围观的、一愣一愣、想笑又想骂。

放风筝没这百万两银子来的震撼。

不是说放风筝没用吗?

百万两银子来了,河堤要修起来了!

反应快的已经知道,反应慢的也想起来,去修河堤,不用自己掏银子,但能捞名啊!

多好的事儿?

辛苦一点算什么?就算辰州的官,也是要做的。

跟着沈宁州去修河堤,总觉得一股什么味儿?

但是,论合适,还真找不到几个比沈宁州合适的。

沈澥在户部多年,银子肯定管得好。

有了银子去修河堤,这是不得罪人尽积德的好事儿!

诸儒立即卷起来!

欧阳纪哭笑不得,人都走了,书院怎么办?

野蔓功成身退,在一边乐,要不然书院就搬到渌河去?

(本章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

小说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