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五十七章 榨油
接下来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把烧制砖瓦所需要的土窑挖出来,这也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没有十天八天很难完成。
之所以把这项工程放到现在,也是因为砖瓦坯都需要不少时间风干,这段时间的空档刚好可以利用!
窑的位置必须经过慎重考虑,它的工程量相对较大,土壤的软硬度和烧窑时的麻烦程度,以及离房屋的距离都是需要考虑进去的条件。
我可不想花费数天时间工程进行到一半时却因为地质构造问题让我做成无用功,主要是担心里面有不能撼动的大石头。
距离上也不想离房屋太远,这样装窑和出窑搬运都不会太费劲,,毕竟砖瓦数量不少且都很笨重,这时候做出更好的选择就显得尤其重要!
几经考量最后的位置选择在了建房位置不到三十米处山顶空地的边缘部位,挖出来的泥土可以直接倒在外面斜坡上以此减轻我的工作量,而且距离也比较合适。
添柴烧火的位置在外侧半坡上,也省下了二次加工的程序,另外选在斜坡处的一大原因是如果下雨后进入里面的雨水会直接从烧火的地方流出,在平地中央挖窑的话每次雨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记得小时候家里也有一眼砖窑,以我这有限的知识想自己打一眼窑出来多少还有点难度,又只能在脑海里回忆以前那眼窑的模样,依样画葫芦是最简单,也是最没有风险的做法!
小时候家里的砖窑直径两米五左右,深度接近三米,简单说就是一个圆柱形的孔洞,底部靠近山坡一侧有烧柴送煤的一个几十公分直径的孔位。
那种尺寸的窑洞已经是好多个人一起操作了,一个人会非常吃力,我打的这眼窑尺寸方面被我都降低不少,直径两米左右,深度计划两米三。
......
我想到的是大有大的好,小有小的妙,尺寸小一些烧制起来时间花费更少,更直白的说是我不想把摊子铺得太大浪费体力和时间,这种体力活儿可不是那么轻松!
一切前期工作都没什么问题下也就不再耽搁开工了,挖泥的工作单调而无聊,挖了三天就被我暂时中断。
单纯的挖泥让人疲劳是一个方面,停工的主要原因是最近在巨大消耗下鱼塘里已经空空如也。
加上气温也在快速下降,冬天即将来临,挖窑烧砖在这时候也必须为食物让路了,毕竟食物才是生存下去的主要依靠。
趁着最后一段时间的高温天气,这几天的首要任务是先为冬天储备一定数量的鱼肉。
钓鱼只是娱乐活动,要想快速的捕鱼还是得靠渔网下海的方式,虽然累是累了点儿,但是运气好的话一网捕的鱼抵得上钓鱼几天!
只不过今天的运气显然是不太好,第一网连巴掌大的鱼都没一条,完全是空手而归,让人失望!
下午的第二网总算没有再白跑一趟,收获二十斤左右,后面的两天每天都保持了两次下海,三天的努力再次让鱼塘里充盈了起来,总算达到接近一百斤的份量。
这其中最让人的眼馋的是一条超过五斤的石斑鱼,此时此刻就恨不得把它吃掉,尤其是做成生鱼片的味道十分不错。
挖窑继续进行,好在有锄头和铁铲的帮助大大的提高了效率,只不过铜锄头在用了几个月下来又只剩下二十公分左右了,看来铜材质确实不能适应高强度的作业,把窑洞打好后它将彻底被淘汰!
间隔三四天再次挖窑的心情又不太一样,就像是放假后刚上学似的,没有连续做同一件事时的厌恶感。
幸运的是一直往下挖都没有体量巨大的石头,一次成功还是让人比较欣慰,在挖之前其实我的心里也没什么底。
......
外形挖好的窑洞还需要把整个洞壁和底部修理平整并夯实,不然下雨时让人有种担心会不会侧面垮塌而直接报废,而且不处理平整的话装窑也不好操作。
这一步骤倒是把我难住了,因为没有合适的工具,最后想了半天还是用一截几十公分的碗口粗木桩才让事情进行下去。
经过灰头土脸的跟泥土打了一个星期的交道,烧制砖瓦的窑洞终于建成可以投入使用,而时间也没有停在那里等待着我,现在已经是十一月初了!
新窑刚刚建成,原本准备立马烧砖的想法被我否决,实在是因为挖窑让人身心疲惫,我想花点时间做一些轻松的事情让身体缓缓!
想了半天似乎迫切的事情非常多,不过当务之急是蚝油用完了。
当然后面几个月有一包鸡精代替它的作用,调味方面不是那么迫切,主要是没有油做菜总是不香,所以我打算把花生油榨出来,它也是时候该闪亮登场了吧!
虽然花生从收回来的一两个月来回折腾,但是时间不长加上保存还算得当,家里的花生都还没有发霉和发芽,不过一直放着也发挥不了作用。
如果不是台风影响,也许早在一个月前花生刚晒干时我就吃上花生油了。
......
榨油的第一步应该花生去壳,这一步骤虽然极为简单却也比较耗费时间,一上午也就剥出来十多斤花生粒,十多斤花生按理说榨油一次数量有点儿少。
但是想到第一次尝试能不能成不成功都还两说,也就不想着少不少的问题了。
接下来的步骤是清洗榨油工具,毕竟露天放置几个月上面存在着各种脏东西,吃到肚子的东西肯定还是要保持一定的卫生,尤其是在这种环境下,感冒着凉都能硬撑,如果碰到大问题那就只能等死一条路了!
榨油的工序也挺复杂,开始之前还需要把花生放在机器里进行炒料,不过我就只能放在锅里炒了。
炒制时间不太固定主要是考验眼力和感觉,只要达到七八成熟,用手搓可以花生仁和瓤分离即可。
这一步骤的主要目的是让蛋白质充分凝固变性,提高承受压力的能力。
也有利于油脂凝聚,蛋白质变性越彻底,压榨出油率就会越高,而且也是最关键的。
炒制的成熟度不一样,压榨出来的花生油成色也就大不相同,没炒熟产油率就低,炒糊了就榨不出油,因此掌握火候非常的重要!
炒过后的花生米还得拿到石磨上磨成面后才能进行压榨,完整的花生米是出不来油的,如果有机器的话就可以一体完成,但是在这里操作确实非常繁琐。
麻烦是麻烦了一点,好在花生的硬度比玉米低很多,磨面的速度也就高上不少,十多斤花生米只用了半个多小时就全部磨成比较粗糙的花生面。
此时就可以看到磨面后的石磨表面看着非常油滑,尤其是直接接触花生地位置,没想到最先吃到花生油的不是我,居然是石磨。
磨好的面用折叠三四层的蚊帐布包住放进榨油工具的底部石板上,最后把顶部的石板和长树干放在上面。
接下来就是验证工具成功与否的关键一刻,成功当然不论,如果失败可能再想吃到花生油的机率会无限缩小,因为我已经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制作这一工具了!
......
此时心情是相当复杂的,不仅有忐忑不安,也满怀着期待,随着绳网上的石头越来越多,重量也在不断增加,验证结果的时候到了......
树干已经从笔直弯到了一定弧度,但是似乎还不太够,我又继续增加石头,估计重量超过四百斤后花生油终于出来了。
哈哈哈哈...出油了,出油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出油的一瞬间让我极其兴奋,这一刻期待以久,终于可以吃到久违的花生油了,并且是亲自种下的花生和亲自压榨的花生油。
有了希望也就更有干劲,看着越积越多的油脂从石板中一点一点的溢出,开心的同时我也在继续酌情增加石块。
最让人恼火的环节就是重量这一块太费体力了,几百斤的石头搬上搬下尤其费劲,榨一次油第二天保证浑身酸痛!
十多斤花生一次压榨完成,刚出来的油脂外观上看着比较浑浊,需要经过几个小时进行沉淀才能变得清澈无暇。
不过浑浊丝毫不影响它那散发的独特香气,还没进到嘴里,它的香气就让人沉醉其中。
顾不得其它,提起接油的陶盆我就猛地吸了一大口进嘴里,品尝这久违的花生油。
虽然制作手法粗糙,压榨工具也简陋,但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原来的味道,让人迷恋!
经过一夜的沉淀,第二天一早我把清澈透亮的清油用塑料瓶装了起来,十多斤花生一共榨出来两斤多不到三斤油,算下来的话一斤差不多出油二两左右。
产量当然比起现代工艺差的不是一星半点,足足差了一倍不止!
现代专业的榨油机器能让一斤花生榨出四两到半斤的油,可想到自己在这种条件下又能苛求什么呢,能出油已经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了!
有了花生油的加入,蚝油的地位也下降不少,以后它可能会专门做为调味料使用。
终于解决了上岛一年多以来缺少油脂的问题,今天简直值得纪念!
而且花生面也没浪费,现代工艺榨干后的花生面几乎不能食用,但是我的这种办法虽然产油率低,花生面却还可以做为食物食用,一点也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