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志得意满的李隆基

加入书签

“爱卿熟知兵事否?”李瑁笑着问道。

杨慎矜躬身回答:“兵书倒是读过几本。臣不敢说熟知,但冲锋陷阵,杀上数十个反贼也没多大问题。”

李瑁看他那一身壮硕的肌肉,也觉得他没有虚言。

但如果是这样,那就不适合让他当兵部尚书了。

毕竟这个职位需要战略思维,并且要在将领中有足够的威望。

“算了,你还是去当礼部尚书吧!等内阁有了空额,你就补进来。”李瑁一言就决定了内阁人选。

“臣谢陛下恩典!”杨慎矜伏地叩拜。

萧嵩闻言顿时喜出望外,要是杨慎矜能进入内阁,那就意味着他在阁中将有一个强力帮手。

至于制度上是否合适,那就不是他考虑的事情了,反正都由皇帝做主就行了。

李瑁微笑道:“平身吧!以后不要动不动就磕头,朕每次叫你们起来,都觉得很麻烦。”

“臣遵旨!”

萧嵩和杨慎矜同时躬身回答。

李瑁满意地点了点头,对吕布说道,“接下来,你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带领大军把蓝关,萧关,散关拿下来。”

“最先去打散关,然后就打萧关,最后打蓝关。”

“朕给你一个月时间,你必须要把这四个关卡都给朕拿下来。”

从扯旗造反开始,都已经过去了接近半个月时间。

在驰道便捷的唐朝,各地的节度使应该都收到了消息。

要是他们选择支持李隆基,即刻点齐兵马前来勤王,那就只有一个多月的准备时间了。

如果他们选择观望,那就更好了。

等明年开春,李瑁至少能整备出十万大军,单独一个节度使就再也形不成威胁。

吕布也知道时间紧迫,立刻拱手回答,“末将遵命!”

“萧相,你的主要任务就是保证大军的粮草供应。朕不希望有一个士兵会因为饿肚子,或者天寒地冻受伤。”李瑁又转头对萧嵩说道。

萧嵩昂声回答:“臣就算家里都没有粮食吃,也不会短缺前线一颗粮食。”

杨慎矜见其他两人都有事情安排而自己却没有,急忙问道,“陛下,微臣上任后主要做什么事?”

“爱卿不必心急!”李瑁微笑着说,“你接下来的事情就比较多了,先要准备先皇的葬礼,然后是朕的登基大典。在明年三月,朕还准备举行一届恩科。”

这三件事情,杨慎矜并不认为有丝毫难度,“陛下放心,臣保证把事情办好。”

李瑁看他大大咧咧的样子,很明显还不知道科举制度改革的事情,就朝萧嵩说道:“萧相,你待会下去之后,就把朕新制度的考试制度都给杨爱卿说清楚。”

杨慎矜听到制度改革,顿时就知道自己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他向着萧嵩深深地鞠了一躬,“那就麻烦萧相了!”

……

洛阳仓库,周回十里,共三百窖,每窖藏米约八千余石。

此刻,李隆基正手抓着一把精米。

他已经不是那副逃出长安,灰头土脸的样子。

转而换上了一身明黄色的龙袍。

从仓库通风口斜着进来的阳光,正好照在李隆基那张满是皱纹的老脸上。

他身后是身着一品官服的牛仙客,再后面是不下一百人,全副武装的侍卫。

“没有这二百四十万石粮食,朕看那逆子能不能坚持到明年夏粮收获。”李隆基脸上全是志得意满的笑容。

他随手把精米丢回仓库,侍立在一旁的小太监急忙拿出手绢上前。

长安能在唐朝被确立为都城,还得感谢那个好大喜功的隋炀帝。

全靠他竭尽全力修的大运河,才能保证长安与洛阳的口粮。

此时的运粮路线是,二月份从扬州开船出发,四月份之后通过淮河进入汴河。

因为这时候运河水还比较浅,满载粮食的船只无法通行,只能等到六七月份才能到达运河与黄河交接的河口。

这时却又是黄河的丰水期,船只同样无法通行,要等到八九月份黄河的水位落下去之后,船只才能进入洛河。

就算花了半年时间,运粮的路程也才走了一半,剩下的半程更加麻烦。

首先需要用车辆或者骡马把粮食驮运到陕州(今三门峡市陕县),通过陆路绕过三门峡后,再重新进入黄河,入渭河,最后才能抵达长安。

长途运粮自然不可能一次性运完。

今年的粮食大部分都还留在洛阳仓库里,等待年后起运。

李隆基身为皇帝,自然知道关中缺粮的情况。

他逃到洛阳之后,第一时间就让人把仓库看好了。

乱世之中,粮食可是比黄金更加贵重的东西。

有这些粮食,他就能源源不断地召集起兵马出来。

想到此处,李隆基对平定叛乱就更加有信心了。

“牛爱卿,各地节度使应该都收到了朕的勤王诏书了吧?”李隆基一边用丝绢擦着手,一边回头对牛仙客问道。

牛仙客上前一步,躬身回答道:“河东节度使王昱、朔方节度使王忠嗣的回信应该快到了。”

“范阳节度使张守珪、河西节度使萧炅、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剑南节度使张绍贞,他们应该已经收到了诏书。”

“平卢节度使、岭南节度使、安西节度使、北庭节度使,可能还没有收到诏书。”

李隆基粗略一想。

河东有五万五千兵力,朔方有六万四千七百兵力,二者相加都有十二万兵力了。

他下发的诏书是让节度使带兵倾巢而出。

如果这两个节度使还听指挥,依靠这十二万兵力就足以夺回长安。

但是,这两个节度使是否愿意起兵勤王呢?

李隆基经历了朝中大部分官员叛变,对边疆大将已经不信任了。

“朕还能相信王昱和王忠嗣吗?”李隆基问道。

牛仙客看到他脸上的怀疑之色,心里顿时一沉,急忙说道:“陛下,王昱出身太原王氏,素有贤名,必不可能做出作壁上观之事,更不可能从逆。王忠嗣是陛下的养子,和先太子李瑛交好,也不可能投靠仇人。”

提到太子李瑛,李隆基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仿佛布满了乌云。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

小说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