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破军八式
梁鸿看着这俩孩子如此着急的样子, 心里颇为满意。
“这套掌法的名字叫‘破军八式’,尤其是在面对人多之时,威力极大。因其招数变化繁复,所以既可以当作掌法来用,也可以化掌法为剑法,枪法。因为结合了易经八卦之理,所以这套武功最关键的地方在于一个‘变’字。只要潜心钻研,自然可以做到领悟越深,威力越大。”
听到这里,两个孩子早已经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纷纷围到梁鸿的身边,等待着梁鸿传授武功。
“这套武功分为三招守势,三招攻势,两个绝招。招式虽然不多,但繁中有简,简中有繁,变化莫测。”
说完梁鸿便摆开阵势,双腿微微弯曲,两掌摊开,一前一后。
李景明站在一旁挠着脑袋看了半天:“就这?”
“这是第一招,名叫履霜冰至。取自易经坤卦的第一爻,履霜,坚冰至。它的寓意是,践踏着薄霜的时候,就可以推断坚厚的冰层快要冻结成了。这一招虽然看似简单,实则大繁若简,其意在洞察机先,从而做出应对。”梁鸿解释道。
七杀早已经在一旁跟着比划,默默的把招式的记在了心里。
李景明似懂非懂的看着,也跟着慢慢比划起来。
光这一招,梁鸿就教了他们俩三天才算学会,只因这一招后面有很多变招。
临兵斗者,讲究稳中求胜,这第一招乃是万丈高楼之基础,也叫作起手式,主要是为了在防守中了解对方武功的路数。
三天后,梁鸿才开始教他们俩第二招。
“看好了,这第二招叫作潜龙勿用。”
“潜龙勿用,取自易经乾卦的第一爻,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时机未到,如龙潜深渊,应藏锋守拙,待机而动。勿用不等于不用,而是该用的时候才用。所以要掌握合理时机,用的恰到好处。”
“因此这一招仍然是采取守势,与第一招履霜冰至不同的是,这一招旨在化解敌人的招式。因此这一招极为繁杂,既有太极拳里面的以柔克刚,也有各路擒拿手的破解招式。通过化解敌人的攻击,来了解敌人,继而寻找敌人的破绽,以此来为后面的攻击做准备。”
“这一招的精髓全在一个‘勿’字上面,勿用不等于不用,而是要克制自己想要取胜的那颗心,静下心来观察对方,了解对方。这样既能防止因为贪强好胜而冒然进攻,露出破绽。也能避免落入对方的陷阱,从而中了对方的圈套。”
这一招里面包涵的易理太多,李景明和七杀都听的十分认真。
自从把第一招学完之后,李景明就彻底收起了轻视之心,开始认认真真的学习起来。
“你们两个好好领会,这里面不仅包含武功招式,还有用兵以及做事的道理。”南老先生不知何时从屋里走了出来,在一旁指点道。
两个孩子点了点头,表现的都极为专注,显然是在全神贯注的领会招式的精髓。
学习这一招比起第一招,用的时间更久。
整整花了快一个月的功夫,李景明和七杀才算是堪堪学会,只因这一招里面实在是包含了太多的化解招式。
“这一招的繁杂远不止于此,今后你们要继续秉持着谦卑的心态,永远把自己当作一条潜龙,学习各家招式,以此来继续丰富这一招。”梁鸿敦敦教导道。
李景明和七杀听后点了点头。
学到今天,他们才算是真正了解了武学之博大精深,易理之变幻莫测。
饶是以聪明和悟性高自居的李景明,也开始谦卑起来,认真学习,细细请教。
梁鸿和南老先生看到后,相视一笑。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把李景明从与应采薇分开的失落情绪中给拉了回来。
“今天教你们第三招,也是前三招守招中的最后一招——密云不雨。”
两个孩子一听是守招的最后一招,纷纷都竖起耳朵全神贯注的听了起来。
“这一招取自易经风天小蓄卦的‘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因其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故曰小畜。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亨。‘密云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这一卦柔在中而刚在外,但上九的阳刚却不得位,寓意事物仍在酝酿,不宜贸然出手。”
李景明听后若有所思的问道:“这一招是不是就像招数的名字一样,密云不雨,就好比还未下雨之前的乌云一样,旨在积蓄力量?”
梁鸿笑着摸了摸李景明的脑袋“还是你小子聪明,就是这个道理。”
“经过了前面两招的防守,此时的我们已经对敌人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采取一边防守,一边进攻的策略,以此来为接下来的进攻做准备。因此这一招刚柔并济,半攻半守。”
“这一招实际上起到了反守为攻的作用,如果只是一般的敌人,那么在这一招里就可以将其击溃。如果敌人比较厉害,那么我们再使用下面的三招攻势。”
说完梁鸿便沉肩提肘,摆出阵势。
李景明和七杀也照模照样的跟着学习,这一招他们总共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才学会。
不知不觉间两个月的时间已经过去了,破军八式他们才学了三招。
而李景明,也因为醉心于练武和琢磨易理,渐渐的忘记了与应采薇分离之苦。
只是有时候晚上独自一人望着天上的月亮的时候,也会猜想此时此刻的应采薇是不是也像他一样,在看着月亮,想念着自己呢?
来到苏州城快两个月了,应采薇也慢慢的适应了这种生活。
自从赵昌林请她吃过饭后,戏班子老板就开始把她当菩萨一般的供了起来。
好处是戏班子里再也没有人敢欺负她,但坏处则是大家也都开始对她又敬又畏,避而远之。
每当这个时候,应采薇就特别想念李景明和母亲。
只是如今人在苏州城,再也不能像以前在镇上那样,时不时的回家看看。
正是“遥寄秋风与明月,人间何处着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