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2 枢纽行人交通组织

加入书签

基于行人移动状态,枢纽内客流的行人交通组织可分为正常状态与应急状态的行人交通组织;基于行人步行设施的类型,可分为排队类行人、通道类行人与广场类行人交通组织等。

1.正常状态的行人交通组织

正常状态的行人交通组织,是指与应急状态疏散组织相区别、不受严格时间限制的行人交通组织,即正常状态,不特指客流“高峰状态”或“平峰状态”。正常状态行人交通组织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客流特别是高峰期客流的快速移动,实现客流的出行与换乘目的,其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项。

(1)采用物理设施隔离以保障行人交通的移动效率。为减少行人交通流之间的相互冲突,可采用硬隔离或软隔离的物理设施,规范对向行人流的移动空间;也可采用右侧避让或移动的导向指示标志,规范行人的移动规则;以及采用隔离栏杆或隔离带等分区行人移动空间,以减少拥堵行人间的相互干扰等,从而有效保障行人流的移动效率。

(2)提高服务设施的服务效率以保障流线的顺畅性。行人交通在枢纽内的行程时间不仅受移动距离的影响,而且还受售票机、闸机、安检设备等各类服务设施服务时间的影响,并且在服务设施节点处容易生成行人交通流线的瓶颈。为避免服务设施节点处行人流的高度聚集,提高行人交通的移动效率,可通过增加服务设施的数量以提高设施节点的服务效率,从而保障行人交通流线的顺畅性。

(3)控制行人到达率以保障步行与服务设施的可靠性。当行人交通流的到达率超过步行设施的通行能力时,由于行人个体间相互拥挤干扰会导致步行设施可靠性的降低,从而降低其行人通过量,导致行人交通流进入严重拥堵的恶性循环过程。因此,在客流高峰期或大客流出现期间,可在服务能力薄弱的步行设施上游人工设置绕行障碍物,控制行人流的到达率,提高交通流线薄弱节点的通过量,保障步行与服务设施的可靠性,以保障交通流线的顺畅性与安全性。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该措施不应作为一项长期措施,由于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人的步行舒适度,增加了行人移动时间,易导致乘客对枢纽服务满意度的下降。

2.应急状态的行人交通组织

应急状态的行人交通组织,是指在断电、火灾、地震、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状态情况下的行人应急疏散组织。应急状态下枢纽交通系统面临两种紧急需求:一是快速疏解枢纽内外的客流人员,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二是快速调动应急抢险救灾所需的人员与物资,最大努力地控制事态发展。枢纽客流的行人交通组织,属于第一种需求,其主要目标是快速将枢纽内客流疏散到枢纽外的安全地带,并通过枢纽周边的交通网络疏解枢纽外部的人流压力,其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项。

(1)制定行人应急疏散路线。通过预留备用应急疏散出口与通道等手段,制定多条行人应急疏散路线,保证行人在有效的可控时间内疏散到枢纽外的安全区域。

(2)控制疏散行人聚集程度。通过设施设计、流线组织、导向标识等手段,诱导人群各自独立、分区域地疏散,将疏散行人流分布在不同的时空范围内,有效降低疏散行人的聚集程度,减少大规模拥堵行人产生连锁效应。

(3)减少行人个体间疏散冲突。通过设施设计、流线优化等手段,减少和避免行人流线间的冲突,从而规范行人行为,减少行人间的疏散冲突,提高行人流的整体移动效率。

(4)保证步行设施的行人通过量。基于优化设计,提高步行设施的行人通过能力,同时合理控制行人的拥挤程度,有效降低拥堵对步行设施行人通过量的影响,保证步行设施的行人通过效率。

(5)制定行人紧急疏散的应急预案。制定简洁明了的行人紧急疏散的应急预案,实现预警系统与应急预案的联动控制;在重要的节点设置引导标志或人员,保证行人有序行进,提高行人的疏散效率;并通过广播通知等形式,帮助行人在获取信息量少的条件下能及时采取正确的疏散措施。

(6)安抚疏散行人的恐慌心理。行人疏散组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应急恐慌状态下行人的疏散心理与行为特点,以及残疾人、老人、小孩等出行弱者的疏散行为,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及时安抚疏散行人的恐慌心理,有效避免行人流的拥堵踩踏。

(7)采用大运量公交疏解枢纽外客流。针对枢纽外部安全地带的聚集人流,建议基于枢纽周边的交通网络采用公交车辆等大运量交通工具进行疏解,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周边路网的交通压力,而且还可以快速疏解被困人群。

3.排队类行人交通组织

排队类行人交通组织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设置隔离设施或标志,有效规范行人排队秩序。

(2)设置专门管理人员,正确组织引导排队行人。

(3)合理设置排队结构,改进排队方式,控制队列长度。

(4)改善等待区条件,减少感受等待时间。

(5)提高窗口的服务能力,减少排队时间。

4.通道类行人交通组织

通道类行人交通组织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设置单向步行通道,提高通道的通行效率。

(2)设置通道中央隔离设施,规范行人流的移动秩序。

(3)设置通道指示与疏散标志,提高通道的导向性与疏散安全性。

(4)优化通道形态设计,提高通道的通行能力与防踩踏能力。

5.广场类行人交通组织措施

广场类行人交通组织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合理划分广场或大厅功能区域,有效规范行人移动秩序。

(2)提高广场或大厅内信息服务的准确性、有效性、全面性,明确指引行人的移动目的与方向,避免行人移动的盲目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

小说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