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洛阳 第十四章 文会

加入书签

八月三日秋高气爽,洛阳城南洛水边,文会如期召开。

陈瞻到达时,洛水边已经停了不少车架,看来有不少才子远道而来。

再加之此处紧邻太学,许多太学生也来参与,倒是给清幽的洛水河畔带来了几分热闹。

陈瞻将请帖递交给引者,便在他的引导下入场。

此处是一处私人园林,陈瞻在侍者的引导下绕过一道假山,又穿过一道小径,眼前豁然开朗,出现了一块开阔地。

一眼望去只地上铺满各式坐席,几百名士子褒衣博带,三三两两地结伴而坐,或抚琴长啸,或探讨经意,文会还未开始,就已呈现一派蔚然学风。

不管什么时候,贵族们总是喜欢用一套繁琐的礼仪来划分阶层和圈子。

在这个时代,“君子”们为了将自己区别于平民,自然地制定了一整套冠服制度。

所以陈瞻不仅峨冠博带,而且今天还戴了玉簪,身侧也配了常常一串玉石,走起路来叮叮当当,甚是好听。

礼记有言:“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周还中规,折还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

这段话翻译成人话,就是:君子走路的时候,要有节奏,让左边的玉佩敲击出宫音羽音,右边的玉佩敲击出徵音角音。合起来演奏出一首BGM来,快步走的时候按照《采齐》的节奏,平时走的时候则需要按照按照《肆夏》的节奏。此外君子走路的时候,不能走快了,一定要小碎步前行。左腿在前的时候,身子要前倾;右腿在前的时候,身子要后仰。

在春秋时期这套礼仪曾经是“君子们”的必修课,毕竟曲裾之下并无牛犊鼻裈。

若是没有一串玉压着,或者走得略快了些,不仅能纵享清凉,而且很可能看到参天巨树,蛟龙出海……

不过,好在现在距离春秋已经过去了好几百年,早已礼崩乐坏,这套礼仪不再是世家子必修,也没人再深究宽大的袍服下到底穿了什么。

否则陈瞻还要花上许久,重新学习作为一个“君子”该如何走路,如何穿衣。

看着气度不俗,举手投足都遵循礼仪的士子们,工科生·半文盲·陈瞻心里更慌了,但是好在他已经做好了预案。

那就是:尽量避免参加辩经之类的活动,只参与自己有把握的领域,免得露怯。

如果遇到不会的问题,那他就保持“迷之微笑”,避免和士子们正面交锋,实在不行就上提前准备好的万金油答案。

反正只要苟到最后不露馅,操纵了文会的陈家就能像他当初测试陈淑一样,疯狂放水,给他一个好评。

所以尽管心中慌得一匹,但是陈瞻仍然面带微笑,从容不乱地步入会场。

不得不说,原身这个壳子确实比陈瞻穿来之前的样子精致太多。

发如鸦羽,面如细雪,尤其是那一双凤眸狭长微挑,神彩灿灿,再配上入鬓剑眉,更显丰神俊朗,不似凡俗。

如今好好打扮了一番,倒是很有几分“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的君子气度。

陈瞻观察了一圈也没看见有人像鸭子一样走路,默默走到一处坐席处坐下。

这处坐席遗世独立,离群索居,虽然距离场地中心不远,能清晰地看清场中地情况,但是距离正在辩经的那组学子很远,不用担心被殃及池鱼。

更妙的是,今日天气晴朗,此处阳光和煦,此处又处于风口上,不时就有秋日略有温度的微风拂过。

柔和的阳光照在陈瞻身上,微风吹动陈瞻的衣袂,鬓发,一袭宽袍飘摇不定,衬得他恍若神仙一般。

不远处有两名对弈的士子,于是陈瞻便准备提前开启免打扰模式,装作观棋入神,若有所思之态,坐在一旁喝茶吃点心,开始摸鱼,好不快活。

可是陈瞻还没挂机多久,那边的两人便结束了对局,其中一人抬起头来,和正注视着棋局正在神游天外的陈瞻对上了眼。

那士子微微一愣,便抱着一张棋盘走了过来:“这位郎君,在下颍川贺洙草字伯训,在下方才见郎君若有所思,可是观我二人对弈之中有所不妥?”

陈瞻回过神来,赶忙双手扶膝,挺腰危坐,正色答道:“伯训兄过谦了,君之棋艺甚嘉。”

陈瞻说这话,原是准备终结话题,于是连名字也没有报,谁知那士子不依不饶接着问道:“君亦会弈棋否?”

陈瞻不想露怯,于是答道:‘略懂一些,但是不及伯训兄,只是见贺兄刚才的棋路新奇,瞻见猎心喜,一时失态,若有得罪之处还请伯训兄海涵。’

那士子惊喜道:“那确是我遍观古籍,开发的一种定式,刚才我故意将其隐于几步之后,不想君亦能发觉其中奥妙,君若不弃在下驽钝,不若也来手谈一局?

陈瞻心中一惊,眼前这种情况应该是对方开发出了某种大杀器,而被自己无心点出,所以棋逢对手邀请对局。

对方赢了数局棋力不弱,他要是答应不就露馅了吗?这可不能够啊!

但是陈瞻何许人也?天下装B共八斗,他陈明远独得一石,自古及今倒欠两斗。

所以尽管心中慌乱,陈瞻脸上仍然保持着处变不惊的微笑:“贺兄过谦了,瞻还未想清其中奥妙,贺兄可否不吝赐教,再容瞻旁观几局?”

那士子果然点头:“人生在世得一同道,然得一知己足以慰风尘。在下自当为之,以悦同道。”他说完果然拿着棋盘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和对坐的那人厮杀起来。

见那士子离开,陈瞻松了一口气放下心来,继续摸鱼。

然而没过多久,会场的平静又被打破了,只见一衣冠不整的士子穿林而来,那人还未凑近,陈瞻便闻到了一股酒气。

场中已有人比陈瞻先注意到了此人,人群中有人发出了不屑的笑声:

“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衣冠不整,不如无知童子乎,不知羞耻乎?”

这是骂那人穿的不得体,作为一个世家子怎么可能连这都不知道,如此刻意为之,不讲礼节,真是有辱斯文。

一些人接着轻笑着附和道:“刘子裕腹中空空,来此欲乞一顿饭食耳,何必沐猴而冠,多此一举。”

这“腹中空空”既是指刘子裕腹中空空来此蹭饭,只知道吃。也是讥讽他无甚才学腹中空空,即使穿着华服也是虚有其表,沐猴而冠,以他的德行穿此陋衣,倒是十分相称。

那狂生听到了他们的议论,并不羞愧,而是大笑几声,拔下插在背后的痒痒挠,一挥手中的如意(痒痒挠)划过一圈,将刚才说话地众人无一遗漏地一一扫过:

“庸者、俗者、欺世盗名者自是沐猴而冠,我俯仰自得,不拘外物,当然不似只知衣服冠履之徒!”他一边说,一边用痒痒挠的一头指点着。

被点到的“庸者”,“俗者”,“欺世盗名者”,“无知童子”:……

一时间场上气氛尴尬极了,那狂士却不为所动:“我闻此处定有鱼鳖味甚美,故冒求前耳,不知诸君因何而来?”他的酒仿佛没有全醒来,说话间就踉跄了好几下。

那人停了停,看着众人愤怒的表情满意的咂咂嘴,又将痒痒挠插回腰带,继续嘲讽道:“至于在下,确是寻味而来,奈何入内只见衣冠楚楚,内藏奸邪之辈,此处恶臭难挡,吾不复须驻!”

这句话是说此处文会上众人相互吹捧,实在名不副实,没有什么能入眼的,只有吃食尚可,所以与其听众人毫无营养地相互吹捧,还如多吃点好东西益处更多些。

而在座诸人明知此理,却心思各异,名为讨论文艺,看似冠冕堂皇,实则只为扬名,各有所求却还遮遮掩掩,倒不如他直率。

这句话既回答了“为何而来”的问题,也相当于开了群嘲,直指在座所有人如鱼虾一般,散发出熏天臭气,使得他闻味而来。而他现在正处于此处如入鲍鱼之肆,不愿久留。

说完刘荣挥了挥衣袖,仿佛真的闻到了什么难以形容的臭味一样,真的是将嘲讽值拉满。

一旁的陈瞻见局势有愈演愈烈之态,内心八卦之火熊熊燃烧,心中大呼有趣,赶忙给自己倒了一杯热茶,又拿起一块糕点,在一旁吃瓜看起热闹来。

刚刚混乱一起,陈瞻就已经用系统搜过了。

场中的这个青年名叫刘荣字子裕,虽然只比原身五岁,但名气已响彻京城,有着京城第一狂士(大喷子)的美誉。

之所以有这样的美誉,其一是因为他是前司徒刘放的儿子,后台很硬,所以尽管他喷遍京城,大家念着老司徒的面子也不会把他如何。

其二是他时常放浪形骸,混迹于风月场中,城中又名的花楼都留有他的传说。

至于这其三,则是刘荣少有才辩,很少有人能辩赢他。

此外刘荣还精于围棋一道,曾经杀遍太学无敌手,有着过硬的专业能力。

所以基于以上三点,众人辩又辩不过,打又打不得,只能忍气吞声。但又咽下这口气,所以只能从第二点上抨击刘荣放浪形骸,不知检点,将其冠以“狂士”之名,表现出自己不愿与“狂士”计较,以获取一丝丝的精神胜利。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

小说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