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好大一个坑!
在某一段时间,晋君午与赵鞅显得很是亲密无间。
当时赵鞅明确表态会协助晋君午壮大公族,再加强属于一国之君的权威。
而赵鞅推出的种种政策,包括做的一些事情,确确实实是对晋君午有利,有了来自晋君午的支持才让赵鞅从某种程度上压制了担任“元戎”的智跞。
而背离了卿位家族的赵鞅其实是一个二五仔,考虑到当时晋国的国际局势不妙,其余诸“卿”中的韩不信和魏侈认为加强国君权威或许不错,觉得跟着赵鞅尝试一下也无不可。
赵鞅与晋君午的相处方式发生改变是在范氏、中行氏被认定为造反之后,不好说是赵鞅撕破了伪装,还是晋君午索求太多导致赵鞅改弦更张。
说白了,赵鞅先是赵氏的主人,随后才是晋君午的臣子,中央的权威无法达到鼎盛时,一家之主首先要保证的是家族的利益,家族利益有了保障才会兼顾到国家利益,并且国君的利益不等同于国家的利益。
有点像是绕口令,然而所谓的“家国天下”就是那么一回事了。
当家族利益与国君的利益起了冲突,别说是没有国家的概念,哪怕是国家概念已经得到普及,多少家族愿意为了国家而舍弃自身利益,乃至于是破家为国呢?
不管是以前,还是以后,其实能经常看到升斗小民为了国家而去抛头颅洒热血,偶尔有贵族、世家、门阀在国家危难之际选择破家为国则必定会被大书特写。
本着越是缺什么就更补什么的道理,只能说:懂的都懂啊!
总的来说,晋国当前的局面又有变化,晋君午肯定还是坚持拿回属于自己的权威和权柄,赵鞅或许不是之前的赵鞅了。
晋君午分别看了一眼魏侈和韩不信,目光停在魏侈身上,心想:“韩氏是赵氏的跟屁虫,韩不信不会也不敢跟赵鞅对着干。魏氏……,魏侈会跟赵鞅对着干吗?”
之前是智氏跟赵氏在狐氏要不要回国并拥有卿位进行角逐,魏氏是作为中立派的角色。
那是智跞跟魏侈商量好的角色分工。
现在智跞已经死了,看就看魏侈有没有那个胆量站出来跟赵鞅对着干。
“寡人以为中军、上军不足维持霸业,四‘军’为佳,三‘军’亦可。”晋君午率先打破了沉默。
韩不信苦笑说道:“君上,二‘军’亦难,何乎四‘军’。”
所以,韩不信现在是赵鞅的排头兵,专门干一些拆国君台的事情?
不过,韩不信说的话,某种程度上是晋国的现实国情。
晋国在晋悼公时期,公族得到了小小的壮大,好些中小贵族也有机会蹿了起来,以公族和众多中小贵族联合起来平衡了卿位家族。
可是,随后在晋昭公和晋顷公两代,公族可能是自己没用,也是卿位家族能人辈出,反正公族又衰弱了下去,尤其是晋顷公这一代的公族过得最凄惨。
同时,晋昭公和晋顷公的两个时代,晋国内部的大鱼吃小鱼现象非常严重,相当数量的中小贵族不是被兼并就是灭亡,更多的中小贵族则是成了卿位家族的附庸。
用一种最鲜明的说法,晋国的国君虽然是一国之君,问题跟卿位家族是一种对立。公族是国君能不能说话和敢不敢说话的底气,中小贵族则是国君用来尽可能制衡卿位家族的工具。
公族衰弱下去会让国君说话的底气不足。
中小贵族以单个家族实力很弱小,多了又能得到整合,国君还是能够以他们为支点达到某些目标。
所以,一旦公族和中小贵族彻底不行之后,晋国的国君就会遭遇跟周天子一样的境况,坐得高高在上又怎么样,说的话已经不管用了!
现在的晋国,独立自主的中小贵族数量已经不多,他们的实力跟卿位家族对比起来也是很一言难尽。
说通透点,晋悼公的时代,尽管卿位家族非常强大,还是有一些中等家族跟卿位家族在实力上的差距没有太夸张,两三家中等贵族联合起来还是能够在实力上跟弱一些的卿位家族掰一掰腕子。
然后,到了晋君午这一代,晋国大概一半的中小贵族联合起来,估计都无法跟现存的三个卿位家族中最弱小的韩氏在实力上持平。
就问问吧?面对这种局面的晋君午无法得到来自某个卿位家族的支持,他到底能干什么。
“二‘军’无法维持霸业。”魏侈可算是开口说话了。
赵鞅的目光一下子移到魏侈身上。
晋君午看到魏侈表态,心里很难不感到振奋。
结果魏侈又说道:“任‘卿’非独有荣耀,能否承担其责亦是其一。”
道理就是这样的道理,别以为在晋国哪个家族都能获得卿位,成为“卿”之一就将成为某个军团的主将或是军佐,发生国战时要能拉出份额内的兵力充填到参加国战的军团里面。
不同的时期对“卿”出兵多少,出动的士兵有多少披甲人,里面的“徒”又该是占到多少比例,晋国对相关要求还是相当严格的。
拿不久之前的局势来说,智氏、赵氏、魏氏和韩氏之中出动的兵力最少也有两个“师”,多的时候某个家族甚至拉出超过一个“军”的兵力。
那么,晋国现在有哪个中等家族能一下子拿出两个“师”吗?如果咬咬牙的话,中等家族中的解氏和张氏或许能办到,只是一定会把家族的所有兵力给掏空了,能出动一次两个“师”的兵力,下一次则未必拿得出来。
解氏和张氏也是晋国历史非常悠久的两个家族,其中张氏不算完全独立,张氏从张老那一代人开始成为赵氏的附庸,维持一个独立自主的假象。
明知道张氏只是披着独立自主的假象,魏氏肯定不能让张氏获得卿位,晋君午也不会傻到让张氏获得卿位打破脆弱的平衡。
至于说解氏?他们傻了才角逐卿位,肯定会像长久的选择那样,低调做人的同时,碰都不碰一下卿位的。
赵鞅在长久的沉默之后,说道:“三‘军’可也。奈何余家无力?”
就实而言,晋国只有两个军团真心很难应对当前的国际局势,不说是继续争霸,自保都会显得很吃力。
赵鞅有很多私心,可是不代表愿意看着晋国失去霸业,能够保证自家利益为前提,接纳新的卿位家族是一件可以接受的事情。
“臣以为,当今维稳国内为要!”赵鞅顿了顿,看到所有人都有点没有反应过来,继续往下说道:“清剿余孽为其一,再则便是核实众家之田……”
提起清剿余孽,魏侈和韩不信脸色变了变。
目前最大的余孽已经被智氏和平兼并……,不,用智跞的说法是代管,成了一种中行氏隐藏在智氏的状况。
另外,士吉射受到太大的刺激让脑子有问题,范氏正在晋国南疆摆出要死磕的架势,搞得赵氏和魏氏难受到不行。
如果赵鞅要将余孽清剿干净,会不会跟智氏爆发冲突?
然后,真的能一波将范氏推了,赵氏和魏氏至于那么难受吗?
再说到核实各个家族持有的田亩数量,以当前有更多的田亩就能分封更多人的现状,田亩数量越多就代表“士”和“徒”能有多少,并且还不算有那个资本维持更多的“羡”存在。
真的把所有家族的田亩厘清了,哪一家有多少实力基本能做到一目了然,大家愿意将自己的真正实力暴露出来吗?
晋君午看待赵鞅的目光有点迷,搞不懂赵鞅怎么能那么牛逼,眼见着就要成为“元戎”竟然要杠上所有家族。
“你们懂个屁啊?我这是先声夺人,确认继任‘元戎’之后的权威。国内现在恢复霸业的呼声那么高,赵氏和韩氏先干,再引导一下舆论,智氏和魏氏绝对会被架起来,其余中小贵族还敢抗拒?这样还能取得国君在‘名’与‘器’的支持,不可能办不成事!”赵鞅心里很爽,他就喜欢别人搞不懂自己想法露出一脸懵逼的模样。
晋君午先是看到赵鞅在卿位上面做出退让,又听见赵鞅要执行很早之前商议好的执政步数,脑子有些懵逼的同时,对赵鞅在心里生出了无限的期待感。
“智卿后,赵卿为‘正卿’,寡人……”晋君午有些话要脱口而出,眼角余光看到魏侈急切示意,看懂了口型,改口说道:“持三‘军’,卿位空置可由狐氏、解氏、张氏、贾氏角逐。”
这一下皱眉的人有点多,只是没人吭声。
“赵孟为中军将,韩伯为中军佐,魏伯为上军将,智伯为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再征于诸侯,角逐而出?”晋君午问道。
赵鞅率先表态,说道:“何必限定余家?有志者皆可角逐也!”
韩不信眼睛眯了眯。
魏侈感受到了赵鞅那深深的恶意,看到晋君午一愣露出兴奋的表情,心想:“这一下公族肯定要再次整合,以各个封主的尿性,内部要打出狗脑子;其余家族?他们谁敢跳出来,卿位没得到会成为赵鞅攻打范氏和诸侯的炮灰;至于狐氏,来晋国是别想再走了。”
“这……”晋君午是真的很兴奋,有点觉得赵鞅果然还是有忠诚体国的那份心,该演还是要继续演,也就说道:“如此,待智伯归‘都’便……咳咳,众卿再定此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