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有付出就要有收获

加入书签

对于智瑶来说,征讨东山黑狄只是一次练兵而已。

他不知道的是,仅以这一次用兵的规模就达到了二流诸侯国的极限。

很多的诸侯国未必有超过两千的战兵部队,二流诸侯国能拿出两个周礼的“军”都算很牛逼。

两个周礼的“军”一共有多少战兵?连带战车兵在内就是合计两万五千名战兵。

智瑶动用了四个晋国编制的“师”,晋国一个“师”的兵力是七千五百名战兵,四个“师”就是三万名战兵了!

而智氏这一次用在东山黑狄的兵力,甚至都快逼近韩氏和狐氏联合南下的总兵力。

话说,韩氏和狐氏两家,再加上一些中小贵族,他们也就凑了一个“军”南下。

智氏动用是个“师”的兵力,花了将近四个月攻克“盖与”并活捉东山黑狄的大首领以及一帮中小首领,战事结束的时间点恰好是卡在冬季来临之前。

“化胡为夏?”智瑶其实不那么懂得老子的化胡是怎么回事。

很久之前是怎么回事谁都说不清楚,轮到姬周成为天下共主以后,是不是诸夏的一员表面上不看血统,看的是关于文化,尤其是礼仪上的认同度。

其实,愿意执行诸夏的礼仪,文化的认同肯定就有了,大家都执行相同的礼仪规范,首先也就有了沟通的基础。

至于说表面上认同施行诸夏礼仪就是诸夏一员,原因是姬姓诸侯还是在会心里鄙视非姬姓的那些列国。

恰是因为这样,齐国当初吞并了莱国,还是让当时的好多国家,包括晋国在内,想管也不是那么好管,甚至还要为之叫好。

根本原因很直接,齐国好歹是姜太公的后裔之国,不是姬姓诸侯也算是姬周的嫡系诸侯之一,莱国则是东夷体系的国家。

当时也是齐国用飞快的速度将吞并莱国造成既定事实,弄得死活要跟齐国过不去的鲁国都不好多说什么。

一直想要吞并鄅国的鲁国足足花了五六十年的时间,才趁着晋国和齐国无法干涉,搞到前两年(前493年)才完成对鄅国的兼并。

这一次智氏攻击东山黑狄?别说晋国内部的家族有话说不出来,比如有那闲工夫为什么不去铲平范氏,又或者南下去跟楚军较劲,还是去殴打郑国什么的之类;其余得知消息的列国,他们可能还要派出使者给智氏道贺。

没办法呀,诸侯之间开战,无论是什么理由都不算正义之战,打异族在天然上就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

“随之而来便在此封建罢。”智瑶说的是半路上来投奔的那一批原属中行氏的人。

至于将土地封给谁,智瑶无法越俎代庖,需要智申来干这种事情。

以智瑶的安排,智氏的老人肯定会占其中的七成或以上,留下三成来安抚新投奔过来的人。

属于东山黑狄的领土,其实也就西北部具有农业价值,山区什么的哪怕存在矿产,以当前智氏的情况,毛病了才去开发。

没有修建道路为前提,资源无法得到转运,任何的发展其实都是在耍流氓!

所以,智瑶想要开发的矿产可以是在山区,但是绝不能太过深入,能不能将出产运输出来才是前提。

修路?关于这点智瑶当然有规划,只是没有将之规划为短期内必须完成的大工程,各地一年修一些,积少成多将道路贯通,花上二十年的时间都不嫌长。

其实春秋时期对修路什么的真没有太清晰的概念,讲究的是人走多了自然有路,轮到有修路需要是动辄使用数十万大兵团成为惯例,出于对后勤物资的运输保障,才有刻意修路的记载。

智瑶不可能在“盖与”渡过一个冬季,带上俘获的东山黑狄大小首领,同时也带走新军和其余的部队。

他们走了,要是东山黑狄前来反扑怎么办?刚才已经提到“封建”两个字了。

所谓的“封建”就是上对下的一种赐予,得到封地的人在天上有有守土并且建设的使命,能够进行求助,但更多的是依靠自己。

哪怕是东山黑狄有反扑,留在当地的贵族能做的就是自己抵抗,坚持不住了再进行汇报,后面主家会派来军队,同时也代表贵族失去封地要卷铺盖走人了。

周王室一开始的“封建”就是这么回事,分封了三千多诸侯,一般就是给个名义,诸侯能不能占下某块地依靠自己的本事,有一大半被异族给灭了,存活下来才有资格继续作为诸侯。

正式有那种“封建”才有了诸夏体系列国当今的地盘,固然有很多诸侯身死族灭,然而诸夏一系的生存空间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张。

在半途,得到召唤的智瑶让新军返回“邯郸”,自己则是带着其余的部队前往“新田”。

三个得着征召的“师”,他们之所以前往“新田”的原因是完成了今年的纳赋任务,没有抵达“新田”之前就会解散大半,回到“新田”因为不是国战并不需要走“棘门”的程序,得到解散命令各归各家就是了。

“楚军未归!”智申一副要出大事的表情。

之前智瑶在做自己的事情,比代表没有关注国内和蛮氏的状况。

成功灭掉蛮氏的楚国确实没有退兵,他们一部分驻扎在“曼氏”城以及周边,更多则是去了郑国。

有相关的消息证实郑国再一次与楚国结盟。

郑国这么干等于背离了子产的既定策略,不过看现在的国际环境,怎么都能说是处于实际需要。

子产给郑国制定的方针是不再左右横跳,选择晋国与楚国的其中一国坚定履行盟友的义务。

可是晋国自己把优势彻底葬送掉,郑国又介入了晋国的内乱,一旦范氏被剿灭的话,晋国不可能放过郑国。

之前干涉晋国内乱的几个国家,鲁国最先退出,随后趁着没有诸侯会进行干涉吞并了鄅国;齐国遭遇沉重打击又陷入内乱,并且齐国现在又遭到了吴国的入侵;卫国干脆就是选择对晋国躺平,还摆出一副晋国让我打谁就打谁的态度;宋国将注意力转到曹国身上,大有一种谁支持他们兼并曹国就跟谁走的意思。

当代的郑国君臣很清楚自己无法扛住晋国的报复,重新投向楚国不是好出路,然而明知道楚国可能靠不住,他们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范氏、郑国抱上了楚国的大腿,范氏想要借楚国的力量逆风翻盘,郑国则是用楚国来吓阻晋国的报复?”智瑶用最快的思维将复杂的态势简单化。

士吉射和中行寅一起勾搭齐国、郑国、宋国、卫国、鲁国介入晋国的内乱,目前除了郑国之外的其余国家不是退出就是难有后继动作。

不管时局怎么变,遭到智氏兼并的中行氏算是告一段落,楚国的介入注定会让范氏遗臭万年了。

智瑶问道:“‘元戎’是否需我家出兵?”

还没有将事情讲出来的智申见智瑶提到这事,可能再一次在心里产生“我的种就是好”的想法。

“‘元戎’确有此意。楚军北上,已非家事。”智申说道。

从始至终晋国都没有拿楚国当成诸夏一系的诸侯看,其余诸侯干涉是一回事,楚国的介入又将演变成为另一种状况。

智瑶说道:“虽是国事,亦是家事。如我家介入,可获利也?”

终究还是赵氏和魏氏无能,不能解决掉范氏,才有了楚国可能的介入。

用国家大义来让智氏出兵?智氏确实不能不出兵,问题是好处不能让赵氏和魏氏全占了吧!

智申有些欲言又止。

老实说,智氏在这一波内战的获利已经足够多,消化中行氏是没有问题,总的来说确实内部需要沉淀,再争取获得新封地,可能会让人觉得贪得无厌。

智瑶一看智申的表情就知道在想什么,说道:“我家亟需劳力。”

在封地上,智氏确实是不应该提出诉求,提出获得人口就很合适了。

而获得人口的渠道可以是攻下范氏的城邑,乃至于是进军郑国的分配额度,也能是赵氏或魏氏从自己的封地转交给智氏,看赵鞅和魏侈究竟怎么选。

智申身为一家之主,可能对智瑶在“邯郸”的动作对智氏带来什么不太懂,为家族增加人口代表什么则是以前身为世子该得到的教育。

“如此,我自要求。”智申像是保证那样地说道。

智瑶知道赵氏和魏氏不可能拿出自己的人口作为智氏出兵的报酬,说道:“大人可与‘元戎’、上军将约定划以战区,各家攻也。”

“战区?”智申有点懂,又不是那么懂。

智瑶干脆命人拿来山川舆图,指着舆图说老智家可以负责攻打哪里和哪里。

“此事易也。”智申先一口答应下来,随后问道:“瑶欲使新军?”

智氏在训练新军又不是什么秘密,其余家族只是不知道智瑶怎么训练,智氏的新军战斗力怎么样而已。

所以,智瑶并不是出于对新军的保密才提议划分战区,纯粹是决定将“洗地”干得更加彻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

小说相关阅读:
>